美国“流浪博士”孙某某持续引发关注。昔日“天才”“精英”沦落街头,令不少人相当唏嘘。
实际上,在美国各大城市,无家可归者大有人在。去年年末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的游民人数激增12%,达65.3万人,刷新自2007年以来的历史峰值。其中,有色人种的比例更高,人数增长最多的为拉丁裔,增幅最猛的为亚裔,同比增长40%。
经济危机、新冠疫情等突发性因素是游民数量激增的直接原因,但其根源是美国社会的诸多系统性问题——
经济不平等的“弱势者”。据统计,1989年以来,美国白人家庭的财富中值增长了两倍,而非洲裔、西班牙裔和拉丁族裔家庭的财富几乎没有增加。种族间经济的高度不平等导致较低的阶层流动,劳动收入的增长跟不上资本收入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无法承受房租、医保费用,沦为资本市场下的无家可归者。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预测:到2030年,美国10%的人口将占有国民收入的约60%。这种格局之下,经济“弱势者”将处于愈发艰困的境地。
公共政策失灵的“提袋人”。游民群体多提袋拾荒为生,因此也被称为提袋人。美国公共政策的失灵是造成提袋人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高昂的受教育成本使那些已经陷入困境的人们难以通过教育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美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系统性不平等,很多人失业后付不起医疗保险费,又没有多少储蓄,最终沦落街头。加之社会救助管理僵化,救助对象认定程序复杂,致使游民所获得的社会救助相当有限。另外,海洛因、冰毒等毒品随处可见,性侵、肢体暴力高发频发,结核病、肝炎、艾滋病等传染病广泛流布,很多游民由于长期吸毒或患有严重心理疾病而无法正常工作。
对外战争的“悲惨者”。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有超过35000名退伍军人无家可归,每10000名退伍军人中就有22名无家可归者。研究表明,退伍后缺乏社会支持是造成退伍军人无家可归的主要因素。当然,这背后的根源是美国频繁发动的对外战争。美国政府宁可每年把数千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军费开支,也不愿投入资源真正解决贫困等社会问题。
游民问题全面折射出美国公共服务、医疗卫生、教育就业、刑事司法政策、种族主义等系统性痼疾。近年来,随着人数增长,游民群体成为政治选举博弈的筹码。政治左翼势力以为游民提供恰当的居住和重返社会选项为口号,争取其支持。右翼则将游民群体描述为劣等人、福利制度寄生虫和罪犯等,以获得政治保守者的支持。围绕满街游民的种种沦为政客们的选秀口号,但这些演出解决不了实际问题。2022年12月,拜登政府曾公布一项无家可归者问题应对计划,目标是2025年让无家可归者数量减少25%。现在看来,这项计划已经落空,而根除游民问题在种族资本主义的操控下也难如登天。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