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东临黄河,西连甘宁,北邻内蒙,区域总面积4.29万平方公里,辖12个县市区,18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967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97万。其中有8个脱贫县、899个出列村、39.5万脱贫人口、1.94万监测对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的开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化之年。一年来,榆林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以及“巩固住再往前走”的重要指示,主动扛牢巩固衔接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坚持“一月一推进、两月一审计、一季一点评”,实行清单化管理、常态化督导,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分管领导靠前指挥,行业部门协同发力,县镇村狠抓落实,全力巩固脱贫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一幅产业旺、农村美、农民富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坚决守住底线 巩固脱贫成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榆林市坚持把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有效举措,紧盯“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组织2.9万名镇村干部开展监测预警、实施精准帮扶。全年纳入监测对象751户2186人,消除风险723户1940人。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义务教育阶段资助学生3.5万名,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农村学校603所。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全覆盖。实施危房改造724户,建成农村供水工程288处,受益农村人口达15万人,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强化产业就业 增加群众收入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全市紧紧紧牵住脱贫群众增收“牛鼻子”,聚焦产业就业帮扶,持续打造“4+X”特色产业,加快实施4个百亿级和5个十亿级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工程,推动一产“接二连三”。落实衔接资金23.68亿元,用于产业项目达到60%以上。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施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用好光伏扶贫收益资金,消除村集体经济薄弱村1346个。大力支持发展到户产业,发放小额信贷3.43亿元,互助资金借款4.29亿元,落实2亿元资金支持发展“五小”庭院经济,经营性收入占比不断提升。坚持转移就业和就近就业双向发力,推广稳岗就业“六个一批”模式,加强脱贫劳动力和致富带头人培训,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4万人以上。全面推行以工代赈促进就地就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实施“雨露计划+”就业行动,工资性收入稳中有增。2023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预计在15%左右,高于上年。
聚焦重点区域 补齐发展短板
抓住重点,补齐短板,是加快发展的关键。榆林市聚焦发展相对滞后、脱贫人口规模较大的南六县、省级重点帮扶镇村、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三个重点区域,出台支持南部县产业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意见,不断缩小发展差距。调研会诊佳县、清涧、子洲3个省级重点帮扶县发展瓶颈,每县倾斜支持1000万元。制定支持8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和36个重点帮扶村加快发展的8项措施,深化教育、医疗、科技组团式帮扶,落实省市衔接资金9120万元。抓好92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后续扶持,大力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扩大公益性岗位覆盖面,帮助社区工厂、帮扶车间纾困解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务服务,落实户籍管理、权益保障、社会融入等各项举措,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
凝聚帮扶合力 提升帮扶效果
打好四套组合拳,构建帮扶大格局。榆林市充分调动驻村帮扶、定点帮扶、社会帮扶和扬榆协作四方力量,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注重驻村干部选派管理,在全省率先轮换选派1021支驻村队伍、3247名干部到村任职,创新推行差异化交通补贴、优先提拔重用、“四优”表彰展示等措施,激发帮扶活力。协调服务14家中省单位定点帮扶,培育项目,投资兴业;落实苏陕协作省级资金2亿元,发展新兴产业,培训专技人才,提升造血功能。以党群心连心“五大工程”、组织手拉手“八项行动”为抓手,动员引导2001家社会组织结对帮扶120个行政村,投入帮扶资金8931万元,撬动社会资本12.8亿元。创新开展“村企共建”,204家企业结对帮扶208个乡村振兴薄弱村,投入资金4565万元,实施帮扶项目260个,增强了发展意识,拓宽了发展思路,缩小了发展差距。
坚持示范引领 打造和美乡村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榆林市锚定“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总目标,把握“和美”新要求,制定《乡村建设行动方案》,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坚持规划引领,启动编制749个村庄规划。升级改造560公里农村破损公路、硬化1149公里自然村道路。大力提升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改建3.34万座卫生厕所,治理95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打造53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乡镇,绿化美化100个村。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稳步推进十四五“个十百”示范创建工程,着力打造6个楷模村、50个示范镇、500个示范村。2023年投资4.86亿元建设236个示范村,探索形成绥德县郝家桥村“产业振兴+”、米脂县杨家沟村“文化振兴+”、高西沟村“生态振兴+”、佳县赤牛坬村“乡村文旅+”等一批乡村振兴新模式、新样板。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扎实开展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和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专项整治,全面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等做法,提升群众参与度。绥德“说事堂”经验做法成功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榆阳区赵家峁村、府谷县沙梁村等4个村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市农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新时代、新征程,榆林市将不忘初心、牢记嘱托,勠力同心、真抓实干,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榆林力量!
来源:起点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