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南:以“千万工程”为抓手促万千乡村蝶变

2024-01-11 11:40:11

种了大半辈子红萝卜的大荔县新农人耿永胜没有想到,打开手机APP,农田的气象、土壤监测管理等数据就尽在“掌”控。

曾经在外务农的杜亚玲没有想到,她在临渭区桥南镇开起了农家乐和民宿,成了老板,吃上了“农文旅融合饭”。

祖辈都在盐碱地上生活的大荔县农民童渡江没有想到,在盐碱地上搞起了大闸蟹养殖,自己过上好日子不说,还带着乡亲一起发展产业。

这些“没想到”之所以能成为现实,正是渭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成果。2023年以来,渭南把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抓手,全面提升乡村振兴实效,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秦东风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40111093016693-31-90248.jpg

破题——

寻求乡村振兴最优解

作为具有“关中粮仓”美誉的农业大市,渭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

早在2021年,渭南便在全省率先实行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一体两翼”的工作格局,以期实现整合资源。

为更好地凝聚合力,理顺乡村振兴工作体制机制,2023年以来,渭南市把“千万工程”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抓手,把推进“千万工程”与主题教育有机结合,探索推动“千万工程”经验落地转化。

“千万工程”经验怎么学?如何干?渭南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就学习推广、推动“千万工程”经验落地转化进行安排部署。

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实践中,渭南全市上下把学懂弄通摆在首位,组织有关单位负责同志、30个市级示范村的党支部书记,分批到浙江大学学习培训。

“这次学习培训,丰富了知识、提升了理念,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鼓舞了干劲、明晰了思路,我对下一步创建‘千万工程’示范村有了更足的信心。”白水县林皋镇林皋村党总支书记刘孙武说。

为了让“千万工程”经验切实落地落实,渭南把建章立制作为关键,形成了一套好机制。该市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市“千万工程”工作专班,建立了专班推进、专项任务责任、项目库管理、月观摩调度、督查考评“五项机制”。

2023年10月30日,渭南召开全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工作推进大会。随后,《渭南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行动方案》和《渭南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示范创建管理办法》发布,明确了工作的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步伐之快,走在了全省前列。

悟题——

探索“千万工程”渭南实践

在秦岭山麓的天留村,村党支部书记汤晓林告诉记者:“我们持续深化农村环境整治和乡村治理。如今,村里环境好了,村风民风也得到了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村民心中!”

村里的废弃小学建成集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天留小院,山泉水厂以股份制形式吸纳村民就业,草编艺术馆让更多人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2023年以来,天留村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超过20万元。

天留村的蝶变正是渭南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一个缩影。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过程中,渭南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前提下,以干净为底色,以美丽为形态,以产业为基础,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先手棋,全域建设美丽乡村,推动“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有效转化。

近年来,渭南已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从群众急需改善的人居环境入手,持续推进“三大革命”,逐步带动乡村产业、建设、治理取得新成效。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居全省第一。渭南还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5个。

在此基础上,山乡旧貌悄然换了新颜——全市先后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385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110个,数量全省领先。43个村落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如今,全市在“千万工程”经验的统领下,像接力赛一样,不另起炉灶,而是建机制、聚合力,将正在推进的乡村建设行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十百千”示范创建工作合并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渭南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行动方案》指出,在持续提升78个市级示范村的基础上,从2024年开始,全市每年创建100个以上市级示范村;到2027年,全市力争创建市级示范村500个以上;到2035年,全市创建示范村达1000个以上。

答题——

接续奋斗在路上

顺着富平县城关街道新庄村的巷道,每走一段就能看到精心布局的粮仓、石磨、草亭,欣赏到翠竹、古树、奇石等景观。在“竹园”“篱笆园”“福园”“五子登科”“柿柿如意”等观赏点,传统关中农耕文化体现得活灵活现。

“近年来,我们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开展‘轮值主席制’、红色党建联盟、流动红黄旗等工作,着力打造新庄村等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城关街道党工委书记任永梅说,“我们将以新庄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村庄,让乡村美美与共、生活蒸蒸日上。”

转变同样发生在合阳县城关街道白灵村。村党支部书记曹明杰回忆过往:“以前村子有名,是因为‘脏、乱、差’,现在则是因为‘净、靓、富’。”

通村主干道从泥路,到4米宽的柏油路,再发展成8米宽的柏油路,成了村民的“致富路”。路修好后,该村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建成泰丰农业产业园,种植葡萄、红心火龙果、冬枣,村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

“千万工程”将实现人的现代化作为落脚点,从人的需求和发展出发,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打造人民向往的生活。

推进“千万工程”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

“我们将推进‘千万工程’和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结合起来,按照‘一年强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作示范’的建设时序,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以赴推动‘千万工程’落地转化、见行见效,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渭南市委副书记王心说。

渭南市委书记樊维斌表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必须扭住重点抓推进,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上下更大功夫,让‘千万工程’蕴含的理念和方法切实转化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争做西部示范的生动实践。”

来源 :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樊锐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