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企的活动结束后,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薛晓彬仍在和中方管理人员交流,一名当地员工快步向她走来。“薛老师?!”来人声音中充满惊喜。薛晓彬愣了片刻,随即喜出望外,“是我以前的学生富贵,没想到十年后意外重逢。”
2011年10月,大学刚毕业的薛晓彬以志愿者的身份到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担任中文教师,富贵是她的学生之一。薛晓彬回忆,富贵学习中文的热情很高,但家境贫寒,为筹集不足300元人民币的培训费,他白天顶着小商品沿街叫卖,傍晚来孔院的社会培训班学习。坚持两年后,获得孔院奖学金的富贵赴中国进修。再见时,富贵已是当地中企一名深受信任的管理人员。富贵真诚地对薛晓彬说:“老师,虽然我不知道您回到了喀麦隆,但我一眼就认出了您,因为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的中文老师。没有孔子学院和孔院老师教我、帮助我,我就不可能去中国留学,不可能有现在的好日子。”去年9月,富贵送他的表妹来孔院学习并资助她各种费用。
掌握中文、了解中国文化后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可以申请奖学金,可以去中国留学——能给生活带来看得见的改变,这让当地人对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十分积极:雅二大孔院在喀麦隆运营了十六年,一直生源不断;喀麦隆国家广播电台、喀麦隆论坛报等当地主流媒体积极报道孔院活动;为促进中文教育发展,喀麦隆中等教育部设立了两个全国中文教学总督察官职,专门负责监管喀麦隆中学的中文教学工作;喀麦隆中等教育部与雅二大孔院合作,加强对中学本土中文教师的在职培训。“我当年的学生基本都像富贵一样,通过学习中文摆脱了贫穷、改变了命运。2022年6月我以雅二大学孔院中方院长的身份再次来到喀麦隆,欣喜地发现中国文化在喀麦隆呈传承式传播,我当年的学生很多现在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薛晓彬表示,7年的海外教学经历中,最开心的事莫过于此。
薛晓彬和李慕白合影。
喀麦隆功夫武术协会主席李慕白当年也是薛晓彬的学生,如今不仅在当地大力传播中国武术,还通过教授中医推拿帮助当地青年在医院和康复中心就业。薛晓彬对李慕白印象深刻,“他五六岁时认识了一个会武术的中国人,一直跟着学。来孔院后我们经常让他参加各种活动、演出,帮助他三次到中国嵩山少林寺进修武术、学习中医。如今凭借一身本事,他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他也成了喀麦隆武术界的楷模。”去年1月,孔院和李慕白带领的喀麦隆武协联合开展“中国武术+中医推拿+中文”课程,首期研习班去年8月圆满结束,50人通过考核结业。“这是孔院服务当地社区、赋能当地青年的积极作为,也是开拓‘技能+中文’创新项目的有益尝试。因为首期非常成功,去年11月举办第二期时,得到了喀麦隆第一夫人尚塔尔·比亚女士的大力支持。”
薛晓彬(右)与何兰德(左)、 阿碧(中)合影。
薛晓彬当年的另一个学生何兰德,虽因照顾家庭、养育子女不得不中途放弃在孔院的学习,但并没有放弃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极力鼓励女儿阿碧学习中文。薛晓彬说:“阿碧与中文的缘分要从她出生时说起,当时我们几个中方老师去看望她们母女,我们把阿碧抱在怀里,柔声哄她,那是小姑娘来到世上后第一次听到中文。”去年10月,阿碧获得第三届“汉语桥”世界小学生中文秀非洲洲冠军,何兰德激动地说:“阿碧替我完成了梦想,再次感谢孔子学院!在孔院老师们的帮助下,阿碧真的进步了很多!”现在,阿碧把对中文的热爱传递给了更多人,她的弟弟妹妹、朋友会跟她一起唱中文歌,甚至她的爷爷奶奶也会唱几句《中国话》。
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开创了非洲地区孔院“一院多点”办学模式,目前在政治首都雅温得、经济首都杜阿拉、极北大区首府马鲁阿、西南大区首府布埃亚4座城市共有8个教学点,在中文专业建设、本土师资培养和中国文化推广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其中中文师范专业累计培养了360多名毕业生, 320多人被喀麦隆政府分配至200多所公立中学担任本土中文教师,喀麦隆本土中文教师培养数量位居非洲第一。”薛晓彬介绍,“一院多点”的办学模式已被推广到非洲许多国家。“这些奋斗在教学一线的广大本土中文教师传道授业、勤勉有为,有力促进了喀麦隆青少年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构筑了中喀民间友好交往的桥梁。”
感言:
在非洲工作7年,我真切感受到在共建“一带一路”和中非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中非人民都渴望增进了解、深化友谊。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与雅二大孔院全体中喀教师一起,为喀麦隆朋友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促进两国民心相通贡献绵薄之力。
——薛晓彬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