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科城杨凌,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科技赋能正在加速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在位于杨陵区揉谷镇产业路的王浩家庭农场内,一大早,手机微信里的“棚掌柜”小程序就提醒种植户王浩,该打开大棚的棉被了。和王浩一样,杨凌青皮她园火龙果示范基地也安装了棚掌柜,但智能化、系统性更强。棚内的电子屏上,园区基本信息、卷帘机工作情况、各棚的气象信息、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一目了然。这些数据与园区紧密相关,指导着园区的日常生产。杨凌青皮她园火龙果示范基地运营经理郭娟茹:之前整个园子就是大棚控制这一块,基本上每天的早上和下午的控制时间大概是在4个小时,需要5个人,现在1个人也基本上是在控制在10分钟之内就解决掉了。目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设施农业远程智慧化管理系统“棚掌柜”,在北方13个省推广了5万多棚,辐射带动了30万亩设施农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棚掌柜首席科学家孙先鹏:我们的棚掌柜系统就能够做到风、棉、水、肥、药五位一体控制,被农民形象地称为家里手机一点,地里大棚就卷。
在杨凌秦宝牛业有限公司万头肉牛养殖基地,智慧牧场管理系统接入了上千个智能传感控制设备,通过物联网大数据运算将牧场信息进行整合分析,智能项圈可以全天候对牛的进食、运动、发情等动作进行智能监测,从而实现对每头牛的精准管理。
杨凌秦宝牛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圃菁:及时的确定牛群的一个基本状况,然后也可以有一个准确的一个指示,让我们的工作人员、饲养员以及技术员、动配员能够清晰的掌握。
近年来,杨凌紧紧围绕农业智慧化目标,全力推动国家数字设施农业创新应用基地、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智慧农业物联网等农业信息化项目建设,进一步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目前已在150座温室大棚、11家种养殖企业实现了数字智慧管理系统全覆盖。
杨陵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樊兵: 我们将加快数字农业示范点建设进度,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产业的有机结合和综合集成,从而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实现生产力跃升,助力乡村振兴和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来源:杨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