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咸阳: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01-29 16:51:58 作者:袁森

1月2日上午,咸阳市参加全省2024年一季度重点项目开工活动,动员咸阳市上下以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为抓手,树立“项目为王、实干为要”鲜明导向,释放“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强烈信号。全市共开工项目427个,总投资741.32亿元。

1月5日,“咸”通五洲“链”聚四海——咸阳招商特别号启动仪式上,签约项目39个,总投资约228亿元。

一个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地、一批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的背后,是我市持续奏响新时代重点项目“奋进曲”的生动体现。

回顾刚刚过去的2023年,能够清晰看到,咸阳市上下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全省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为抓手,紧扣全市高质量发展创新提升目标,不断强化“以高质量项目论英雄”的导向,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大抓项目、大抓发展、大抓服务、大抓效能,推动全市重点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达产,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成效持续显现。

咸阳市坚持把高质量项目摆在突出位置,主要领导亲自部署、调查研究、谋划推进,带队赴国家和省上协调破解瓶颈制约。市级领导严格落实项目包抓责任,常态化深入县市区督导帮扶,一线帮助解决困难问题。

多次召开全市重点项目要素保障协调专题会议,对收集梳理的需市级部门协调解决事项清单分级分类、逐一交办,明确工作责任和解决时限,集中力量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各类“中梗阻”问题,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设。

对重点项目行政审批实行清单化管理,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审批工作有序开展,对省市重点项目审批开通“绿色通道”,主动提供服务,在立项、规划、环评、水保审批等要素保障方面实行即报即审,对符合要求的实行专人代办、跟踪督办等措施,最大限度优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切实提高审批服务效能。

制定《咸阳市重大项目“容缺受理+承诺制”并联审批办法(试行)》,以清单的方式对“容缺受理+承诺制”办理模式的条件、程序、流程进行规范,列明14项事项容缺材料,并对项目单位承诺内容作出规定,对列入年度市级重点项目计划的工程建设项目在主要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实行容缺受理、先行预审。

出台《强化自然资源要素服务保障 支持高质量项目建设若干措施》,建立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台账,实行专题会议制度、联合会审制度,对土地组件报至市级层面的项目用地实行即受即批、双周清零工作机制。

完善项目“晒比评”机制,优化项目开工方式,坚持成熟一个、开工一个、应开尽开,及时调适项目成熟度,力促高质量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

强化高质量项目导向作用,以重大产业项目为突破口,加快推进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科技创新园、正泰电气光伏逆变器、储能器和研究院等项目落地建设,韩国NAM新能源高端材料厂房基本建成,敏华家居智造基地即将竣工投产,中央厨房项目建成投用。咸阳博物院(新馆)、咸阳高新区和咸阳经开区医院等重大民生项目顺利推进,充分展现出咸阳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新作为。

围绕壮大优势产业,着力在“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上下功夫,创新打造多元化招引模式,加快形成大招商招大商、大引资引大资的火热局面,以招商引资的新成效推动重点项目建设。2023年1至11月,全市纳统合同项目893个,合同引进资金1523.1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588.64亿元,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291个。

……

20240129093741901-37-6df9b.jpg

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加强服务保障实施的种种举措,为我市重大项目建设结出了累累硕果,厚植了优渥土壤。

2023年,全市共安排市级重点建设项目507个,总投资3670.84亿元,年度投资1502.35亿元。截至2023年年底,507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23.35亿元,投资完成率101.4%;其中51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42.8亿元,投资完成率104.56%。

千帆竞发势如虹!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新的一年,咸阳将强化系统性谋划、全周期管理、精细化服务、一盘棋推进,积极招引一批投资体量大、创新能力强、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保障,紧紧牵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为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注入新的不竭动力。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2023年以来,我市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发挥科技大使、科技特派员作用,促进高校创新端与咸阳产业端深度融合,助推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做实见效。

举办中国西部人才发展战略高端智库论坛和主旨演讲,聘请咸阳籍在外专家人才担任“招才大使”,构建“3+人才共享”模式,形成了城市与人才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新格局。

召开第二届“人才兴咸”大会,推介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表彰奖励对咸阳创新驱动作出杰出贡献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新聘请院士20名(其中两院院士18名,外籍院士2名)作为咸阳科技顾问,全市科技顾问达到55名,为咸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依托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组建“院士专家领衔制”创新团队,在新型显示、新材料、输变电装备、清洁低碳能化4条重点产业链聘请两院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建立科技大使制度,在高校院所遴选195名科技大使,挖掘科技成果678项,咸阳《选聘“科技大使” 畅通人才科技合作之路》被评选为全国人才工作创新优秀案例。

如今,咸阳已形成由科技经纪人、科技顾问、科技大使、科技特派员共同组成的“四支队伍”,规模2000余人,对全市科创生态营造产生了积极作用。

同频共振,加速成果转化

2023年12月29日,秦创原聚梦·协同创新中心开园暨西北大学科技园揭牌仪式举行,多个西北大学团队科转项目和企业正式签署入驻协议,项目涵盖了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该平台以西北大学为依托,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导向,企业化运作的方式,充分发挥西北大学在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方面的科研优势,加快推进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企业培育的同频共振,实现了创新链与产业链的高度融合。

2023年,我市贯彻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措施,设立“三项改革”专项,试行科技成果转化“拨改投”,多种方式支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项目支撑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动13个县市区挂牌成立秦创原创促中心和空天动力陕西重点实验室测试中心、强电磁脉冲检测及防护综合实验室等重大研发平台落地。

全市现有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陕柴重工的精密铸造、中航制动的刹车材料等40多项科技成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常态化开展项目路演,成功举办“三项改革”进咸阳、第八届中国创新挑战赛、院士咸阳行等系列活动219场,推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12个,路演项目落地企业67家。

建立科技企业培育库,悉心指导技术研发、知识产权、财税管理等业务知识,助力企业提质增效、规模扩张。同时,深入开展科技创新“三送一解”活动,实现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科技型企业科技服务全覆盖。

咸阳正以一流的环境,最强的“磁场”,在创新之路上破茧成蝶,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创业生态。

咸阳,这座活力创新之城前景无限……

来源:咸阳日报

责任编辑:樊锐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