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伴随着一声嘹亮的汽笛声,一列象征着合作发展、共创未来的中欧班列经霍尔果斯口岸入境,于2023年8月14日驶入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由此书写重庆加入“一带一路”新篇章。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到如今已有近十年。十年间,这条开放、包容、合作之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中国延伸至世界各地的艰辛历程,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入到“一带一路”,为其注入新血液、新动力。重庆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这座火辣十足、活力四射的城市在“一带一路”布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重庆应循序下好三步“关键棋”,加快打造我国内陆开放门户,面向世界做到“扫塌相迎,虚左以待”。
“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当前,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已经不可阻挡,重庆应牢牢把握住时代机遇。一方面,重庆集“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于一体,重庆应运用好党和国家给予的政策红利,发挥国家战略、国家规划、国家政策的叠加优势,切勿让相关政策“浮于表”“淡如雪”,必须要落实在各行各业,尤其是进出口产业,做到“抓铁有痕”“掷地有声”,例如可以对重点产业进行政策帮扶,建立完善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沟通机制,政府要走进企业、深入企业,为企业“把诊问脉”找问题,“嘘寒问暖”探需求,“纳谏如流”听意见,“量身体裁”定政策,“务实求是”出实招,切实释放政策红利;另一方面,需继续深化合作、深入交流,与其他国家地区探索政策合作机制,建立结对关系,逐渐形成长期合作关系,运用双方优势互补,用“他人之长”补“我方之短”,在互相弥补中得以成长,最终促成高质量合作。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重庆作为内陆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地处长江上游,并作为内陆开放高地,其地理优势明显,同时重庆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重庆谈判、巴渝文化、川江号子等文化名片源远流长,自身文化资源丰富。在奏响“一带一路”辉煌乐章中,重庆应大力发挥自身优势,汇聚人才、吸引企业来渝。对此,首先要吸引人才和企业,利用互联网媒体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宣扬重庆优势,分享人才、企业来渝之后取得成功的案例,宣传在渝人才的良好工作、生活环境和来渝发展的人才、企业的相关政策。其次要留住人才和企业,一方面要完善医疗、居住、薪酬等,尽量做到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同一水平,在吸引人才来渝之后,不仅要身在重庆,更要心留重庆,为重庆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门户,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储备丰富的人力资本;另一方面要加强产业转型,结合自身内陆开放高地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吸取国内外成功发展口岸经济的地区经验,发展口岸经济,优化相关产业结构,尤其是出入口产业,并且加强与国外文化交流,借助新媒体开辟新的交流渠道,让双方的联系更加紧密,扫清经济共同发展的阻碍。
“居安思危,思则有患,有备无患。”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十年来,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共建“一带一路”已被全世界高度认可,广受国际社会欢迎。然而,当今世界各个地区的联系愈发紧密,信息交流也越发频繁,伴随而来的是不安全因素增多,信息泄露、大国博弈、地缘政治、恐怖主义、政商关系等因素影响共建“一带一路”格局的形成。为此,我们应牢把意识关、慎对前行路。“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重庆与其他国家地区进行合作,应坚持战略诚信,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切实维护好双方的共同利益;也要探索建立风险预估评价体系,某些海外国家的市场环境、法律法规等与国内存在较大差异,在与国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之前,应提前分析当地的市场环境、宗教信仰、工程体系等,以更具科学性、前瞻性的思维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切实维护共建“一带一路”建设成果。
来源:云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