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盘是我们每一位老银行人所熟悉的,手工业务时期无时不用,片刻不离。作为一个经历过手工业务的人,我对算盘情有独钟,以至于离开网点一线,直到退休回家也视其为珍品仔细地珍藏着。它是我在银行工作的劳动工具和战斗“武器”。
参加银行工作时,接受的入行教育就是“铁款、铁账、铁算盘”“三铁”精神教育。算盘是必须的计算工具,打算盘是银行工作的基本功,所以说银行工作的第一关就是要过算盘关。
入行第一天,师傅问我:会打算盘吗?我怯怯地回答:会一点儿。师傅一脸严肃地说:要尽快熟练打算盘,既得快又得准。师傅还用开玩笑的话说,算盘打不准就下不了班。
我为了“能下班”,接下来就是抓紧时间练打算盘。首先要适应使用小算盘,我之前接触的都是大算盘,听师傅说大算盘“位数(档)不够使”,(算盘珠子)声音太大,影响他人办业务。后来接触了实际工作,也感觉到了小算盘档多,日常需要借贷方同时计算或是二次账务核对数字时,数值在算盘上摆得开,使用起来确实方便,这时方明白师傅说的大算盘“不够使”的意思。
初练算盘基本功就是练习手指的灵活性,从“16875”叠加开始练起,灵活手指找感觉。在这之前,父亲教打算盘练手指时,让“16875”打减法,说是当年他学徒时师傅教的。父亲有金店的工作经历,打得一手好算盘。父亲说减法打快了,加法会更快。所以我对“16875”练手指并不陌生。随后,师傅给了我一本自制的“百张传票”,让练习翻(掀)打。为了反复练习打算盘的准确性,都是故意抽出一张传票不看,在打完99张后,再加上先前拿出的一张传票数额,才知道“百张传票”的对和错,以此来锻炼准确性,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再追求打算盘的速度。
手工业务时期,尤其是办理临柜业务,如果算盘不过关,直接影响办理业务的速度,而办业务的速度又直接反映柜台服务质量。定期储蓄存款的手工计息,既要加法又要乘法。分段利率计息,最长的期限有分五段的情况,尤其是定期零存整取储蓄,分段计算基数(我们叫掐基数),更是考验打算盘的功力。柜台外面客户排长队等候,柜台里面算盘噼噼啪啪拨着,只有高效率地为客户服务,才能赢得客户的认可。
正式临柜办理业务时,当时储蓄所开设两个对外营业窗口,我和师傅各自负责一个。我心里起急,下班回家利用晚上加紧练习计息、翻打传票,还专门请教父亲。现在还记得父亲教打算盘时,说的最多就是“见(算盘珠)子说话”,最令我受益的是父亲亲授的珠算乘法简便算法。那时每周一休息,我充分利用大块时间有针对性地反复练习。算盘得心应手了,办理业务的速度很快就上去了,逐渐改变了客户口中的“她是新来的”,有的客户还会说“小魏办得快”。
那时候班上没有时间练功,只有利用班前和业余时间练习。看着师傅们稍有空闲,手指都在算盘上拨着“16875”,练着1到100的叠加,特别自然,清脆的小算盘珠声几乎是连续不断。不论是师傅还是徒弟,不论是银行的“老人”还是“新人”,大家都是暗自使劲和努力,恐怕落后。在自己不再是新人时,1990年丰南支行举行专业技术比赛,我获得储蓄专业翻打百张传票第三名,也通过了珠算等级三级考试。
在银行的日常工作中,最考验珠算水平的,除日常临柜办理业务外,就是每月末的大原账(账务核对),就是将所有的分户底账用算盘通打一遍,保证总分相符。起初,每到月末我都发愁上火,嘴上起水泡,经过努力练功和不断“摔打”,我也和师傅一样,能够独立负责定期专柜业务。回头看,只有通过自己独立负责一摊业务,才能得到锻炼和成长,就像孩子只有离开家长才会长大一样。工作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担任储蓄事后监督时,曾经在年末期间,一个人将办事处两个网点、一个储蓄专柜及六个储蓄代办所的全部账务通打了一遍。那一次经历,彻底尝试到了身体的精疲力尽,但是更体会到了经过坚持和努力,圆满完成本职工作后的踏实和轻松。超常的业务量和劳动量更能锻炼人、考验人。
算盘的故事不仅有劳累,也有非常快乐“光彩“的事儿。一次,我搭爱人单位拉菜的车去唐山,到唐山货栈后,货栈会计临时出去办事了,院里站满了送菜的人,没有人给算账。开车司机说我是银行的,让我给帮帮忙。我不好意思推脱,下车帮着他们给农户们算账结账。货栈的工作人员看到我算盘打得又快又准,一再称赞说不愧是银行工作的,算盘打得就是好。不管咋说吧,没给银行人丢面子。
还有一次,单位给驻场单位收售房尾款的日终结账,几百笔业务,厚厚的两本会计传票,谁看了都有些“怵头”。我拿着自己的算盘,为什么强调自己的呢?银行人都有个习惯,如果干“大活”就得使自己的算盘,用着顺手打得准。同事看着我拿着算盘就笑了。我和另一位老同事,每人手持一本开始打,打完了后,交换一下手中传票接着打,两人打完后报出的结果一致。现场的同事用我们的“行话”大声喊道“正在对上”,得到了“还是老同志厉害”的笑赞。
1995年以后,支行结算实现了电算化。计算机开始普及,算盘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银行工作人员由拨算盘珠改为敲键盘了。尤其是到支行办公室工作后,我的算盘也被放入了抽屉里,只是偶尔因一些临时需要拿出来用一次。但我始终没有将其丢弃,直到现在也很好地存放收藏着。毕竟它是跟随我多年,见证过我工作经历的“老伙伴”。我们曾经将青春和梦想融入了算盘,在拨打算珠中贡献着自己的人生价值。算盘也承载着我们工作的喜怒哀乐,现在偶尔拨打一下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