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发展的“春天” ——记工商银行总行定点扶贫干部刘鹏生

2024-02-05 11:02:58 来源:城市金融报 作者:张嘉怡

人物档案

刘鹏生,男,汉族,1975年生人,中共党员。

1998年—2003年,任工商银行总行发展规划部、投资银行主任科员;2003年—2006年,任工商银行总行机构业务部证券业务处任副处长;2006年至今,任工商银行总行结算与现金管理代理业务处、信息监测分析处、制度处、产品研发处等担任处长。

2005年4月—2006年3月,刘鹏生作为工商银行总行新一届扶贫组组长,挂职南江县副县长,协助分管金融、教育及扶贫工作。

“在地图上很难找到南江县在哪里,可见这个地方的偏远程度。”2005年4月,正值初春,工商银行总行新一届扶贫工作小组进入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开展扶贫工作,时年30岁的刘鹏生成为了新一轮扶贫组的组长。

从北京搭乘飞机前往成都,再向西北方向驾车四百公里,就到了南江,仅是去往那里,就需要花费九到十个小时。这样的一段路程,从陌生到熟悉,刘鹏生用了一年的时间。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南江县位于四川北缘米仓山南麓,平均海拔1100米,地形复杂,溪沟纵横,山水相依。

自幼在平原地区长大的刘鹏生,在到达之前,对山区的地理情况是没有概念的。

李白面对蜀地崎岖不平的山路曾感叹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005年的南江,也有着同样的境况。

“有时候半夜下起雨,早上起来时就会看到道路中间有滚落的石块。”回想起当年的情形,刘鹏生心有余悸地说:“山区的情况比想象中复杂很多,有几次返回县城的时候,半路都有巨石挡着,人只能从车上下来,小心翼翼地从石头边上通过。”

进驻南江县后,为全面了解当地情况,刘鹏生和扶贫组成员一同深入农户家中,进行实地走访。当地农户居住地分散,山脚、半山腰均有房屋,有些甚至居住在高山区域。

从办公地点驾车开往山脚下需要走4个多小时的路程,再徒步攀登到山顶,又是4个小时,行路之难,不言而喻。

面对这样的情况,扶贫组的成员没有丝毫退缩之意。他们深入35个乡镇、51个村社进行全面的走访和摸排,并与县教育局、扶贫办、卫生局、招商局等有关部门进行座谈,多次和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巴中市分行、达州分行及南江县支行开展讨论。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刘鹏生对县里的情况有了深刻的认识,研究提出了可行的帮扶措施。

教育帮扶捧起希望

“在我们到来之前,工行已经对南江开展了十年的帮扶了,投入了较多的资金,当地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像之前那种没衣服穿、没饭吃的情况已经不存在了。”前人的努力,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贫困情况,刘鹏生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向前探索着。

南江县所处的地理环境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天然劣势,2005年农村地区基本以种植业为主,而当地陡峭的坡地、频繁的自然灾害阻碍了产业的发展,不少年轻人为了生存只能前往外地务工。

“我们在调研走访中发现,当地的离婚率是很高的,许多夫妻出去后各自重新组建了家庭,孩子就留在县里给老人带了。”刘鹏生说道。由于观念的滞后、经济的脆弱以及投入的不足,当地辍学情况极为严重,“上学难”问题突出。

对此,扶贫组成员联合县教育局制定中小学生“1+1”帮扶计划,发动总行员工开展助学计划。同时,他们历时近半个月深入柳湾、团结、天池等15个乡镇,亲自到学生家中走访,对家庭情况进行核实,筛选确定了20名优秀贫困学生作为资助对象,帮助孩子圆了“大学梦”。

“从家到学校最远的要走上七八公里的路,而且当地的雨水多,有时候水量会漫过小桥,需要蹚水过去,这让我想起我五六岁在苏北上学的场景,但那时距离我上小学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了。”回想起初次去学校考察时看到的情景,刘鹏生感叹道。孩子们挤在一间窄小的房屋里学习,还时不时有山上石块滚落,条件很是恶劣。

面对薄弱的基础设施对教育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扶贫组争取到总行23.3万元的资金,用于改建凉水小学的综合楼工程及厕所;获得企业支持,完成沙河盟村小学及沙河镇中心小学的工程建设;加强与全国工商联扶贫与社会服务部的联络,在赶场镇糖房村小学、元潭乡援建希望小学。

扶贫组成员还利用暑期业余时间自愿为南江中学高二年级80名学生开展了英语辅导,累计达80个学时。作为辅导组中的一员,刘鹏生对记者说道:“也谈不上是老师,就是给他们拓展了一些课外阅读,让他们对这个世界上其他地区的语言有一些认识。教学效果很好,同学们也很积极。”

卫生、产业帮扶驱散“阴霾”

在摸排过程中,扶贫组发现当地的基层卫生工作亟待提高。由于当地水质较差,且近亲结婚情况较多,大脖子病、肾结石等各种疾病问题突出,“饮水难”“就医难”成为盘旋于村户上空持久不散的“阴霾”。

进驻之后,扶贫组扎实开展了卫生扶贫工作,组织南江县工行全体职工广泛参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宣传发动工作,为全县45万多人筹集了450多万元合作医疗基金,参合率达84.2%,乡村覆盖面达100%。带领县卫生局、疾病控制中心等相关部门专家和医务人员,深入海拔1200米以上的光雾镇铁炉坝村、岩房村,为该镇152户、378人进行免费义诊,为“阴霾”的驱散献出了一份力量。

同时,刘鹏生和扶贫组还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2005年,在扶贫组的帮扶下,南江县规范新植银花50亩、20000多株,新植核桃18亩、1000多株,培植种植大户8户;南江黄羊养殖50只以上的大户13户,全村南江黄羊饲养量达到1200只,人均养羊8只以上;捐资2000元,送村民种羊10只,帮扶发展南江黄羊;指导村民新发展农家乐3户,进行改扩建5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00元,比上年增长150元。

把南江的美推介出去

高平有诗赞道:“九寨看水,光雾看山,山水不全看,不算到四川。”

光雾山位于南江县北部,“峰奇”“石怪”“谷幽”“水秀”“山绿”,是一方神奇秀丽的自然山水。2004年元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刘鹏生瞅准了这一处“自然宝库”,认为这正是南江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好时机。

要发展,先修路。

就南江至沙河公路改造工程中的融资问题,扶贫组多次与国家开发银行、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工行省市分行信贷管理部门进行沟通,牵头交通部、财政局研究有关方案。

“酒香也怕巷子深”,山区的路通了,但如何更好地宣传推介南江的美,成了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千禧年,中国互联网迎来了迅猛发展的时期,各类门户网站如雨后春笋。

刘鹏生带着扶贫组深入光雾山进行专题调研,组织招商局、旅游局、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编制旅游建设项目引资方案和景点开发具体措施,与工总行投资银行部及其他社会机构取得联系,协调企业前往南江进行项目考察和洽谈,广泛推介南江旅游等优势项目。另一方面,他还充分利用互联网覆盖广、涉及面宽的优势,在工行的网络平台上,定期发布南江县招商引资信息,全方位介绍南江优势资源、投资环境。

靠着扶贫组的不懈努力,南江县原始奇特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终于走出了深山。

“下基层锻炼,是一段很珍贵的经历,增强了责任感,使自己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并且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为贫困人群多做一些有价值的工作,不断地提升自己。”回想起这一年的扶贫经历,刘鹏生这样说道。

2006年3月,刘鹏生圆满完成了帮扶工作。此时,南江的春天正悄然而至,阳春恩泽,万物生光辉。

责任编辑:樊锐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