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当代意义

2024-02-07 11:03:29 作者:赵晓舟

20240207080239789-34-f058e.jpg

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提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这一重要论述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的重要创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对金融软实力认识的新高度,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金融新篇,是加快金融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是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中国金融文化实践从自发到自觉的飞跃、升华和历史嬗变。深刻理解“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当代意义,对于指导我们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的创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郑重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一以贯之用于指导实践。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现实路径和内在规律,既是我们党立足一百多年奋斗实践的深刻总结,也是我们党在理论上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根本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金融、把握金融、引领金融,对金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的与时俱进,为金融文化注入了传承传统、积极向上的基因,是我们党百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遵循。

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中国金融发展注入创新创造活力,塑造中国金融特有的精神品格和价值情怀,不断提升中国金融的竞争力,推动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越走越开阔。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重要论述,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以马克思主义为魂,以金融发展的创新实践为基础,以建设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使命,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发展,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遇过、西方金融理论无法解决的重大金融理论课题,深刻阐释了经济和金融、法律和道德、发展和安全的辩证统一关系,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文化理论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国化的重大创新成果。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金融新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内容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构成集时代性、系统性、原创性于一体的开放的科学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这一重要思想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以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自觉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金融新篇。在近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金融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格或者精神,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哲学和伦理。实践告诉我们,金融文化与经济社会变迁密切相连,一方面,金融文化反映了经济社会的真实发展水平,并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金融文化又被经济社会的发展所决定,受制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经济的血脉,而文化则是金融的灵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文化思想既科学回答了经济、文化等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又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基本遵循,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理论的形成注入了活力、赋予了内涵、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思想指导。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是加快金融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中央深刻研判我国当前发展阶段作出的精准定位,是立足“两个大局”作出的必然选择。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纵观世界历史,大国崛起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撑。从国内看,相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我国多层次金融体系还不够发达,金融产品还不够丰富,金融市场广度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拓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还需提高;从国际看,我国金融业的全球竞争力和话语权仍跟不上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要求,需进一步提升。

面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无论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都需要金融高质量发展作为强有力支撑,尤其是要贯彻落实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三个着力”,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立业之本,锚定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安全的金融服务,让金融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底气、增添活力。

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不仅有助于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赋能,而且还影响着中国金融体系和金融治理能力建设。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形成,源自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缔造的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都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经济社会活动中凝聚而成的道德观、义利观、经营观、创新观、治理观的思想精髓,这些观念与现代金融治理高度契合,反映一个国家的金融信仰、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是金融事业长盛不衰的活水之源和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支撑的,我国金融强国的建设、金融业的繁荣昌盛,也离不开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滋养和引领。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是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银行业资产规模位居全球第一,股票、债券、保险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外汇储备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我国已经成为一个金融大国。金融的快速发展也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要清醒看到,目前我国金融领域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这固然有短时期内快速成长产生的问题,但也与金融文化建设滞后及金融领域一些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出现偏差有关。“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金融文化是金融业稳健发展立根固本的沃土,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导航引领。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作为金融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内涵丰富,价值指向鲜明,是中国特色金融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和中国具体实践及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成果,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制度理念等。培育金融文化的核心是锻造正确的价值观:培育以诚为本的信用文化,让“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的诚信理念成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底色”;培育义利统一的德行文化,让“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的义利观成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名片”;培育稳中求进的行为文化,让“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的君子之品成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铁律”;培育与时俱进的创新文化,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的务实作风成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灵魂”;培育遵法守纪的合规文化,让“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的自律意识成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警钟”。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文化,作为中国金融行业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一方面能增强金融业凝聚力,强化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降低金融风险。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金融行业软实力,强化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形态,能够提升国家的金融形象,增强国家在国际金融竞争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大的战略判断告诫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外部风险挑战,既要居安思危,又要坚定信心。作为提升中国金融软实力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担负着为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培根铸魂的使命,应在深化对金融工作本质规律认识的同时,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做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推进金融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五个方面实践要求,扎扎实实落实在本职工作上、具体实践中,为金融高质量发展夯实文化之基、铸牢文化之魂。

责任编辑:陈平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