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莲玉委员:优化金融服务 赋能实体经济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当前,榆林市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呈上升趋势,如何将优质的金融服务同企业多元化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服务实体经济与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成为金融系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榆林市政协委员、长安银行榆林分行副行长贺莲玉建议,要坚持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多措并举降本增效。要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深入分析客户经营方式、经营特点、经营流程,推出有针对性的信贷产品,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可持续性。要进一步创新担保方式,提高担保效率和灵活性,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建立数据共享和风险评估平台,提高担保过程的透明度和流程的标准化,为企业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担保服务。
冯彩强委员:引进高技术人才 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高技术人才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榆林面临着高技术人才引进观念不新、吸引力不强、承载力不稳等现状,企业人才需求的急剧提升与人才供给总量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
榆林市政协委员、靖边县工商联主席冯彩强建议,要转变观念,制定科学务实的需求规划,构建开放包容的政策环境,为高技术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优越的要素保障。要加强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广泛摸底核准各个领域对高端人才的需求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引进计划与配套措施。同时,对引进的高技术人才,在提供丰厚的生活待遇、经济待遇和学习待遇基础上,提升高技术人才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让那些有真才实学本领、有干事创业愿望、情系榆林发展的仁人志士和各界英才都能够向往榆林、扎根榆林、奉献榆林。
刘玉川委员:提升服务水平 激发文旅活力
近年来,榆林持续打造“清爽榆林”和“陕北榆林过大年”等特色文化品牌和IP,助推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但与全国成熟的旅游市场相比,榆林在落实规划资金投入、完善配套、提高服务等方面仍有着不小差距。
榆林市政协委员、佳县钰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玉川建议,榆林在重视文旅产业“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做好“软件”服务的提质增效。在文旅产业运营中,要以市场和游客需求为导向,主动盘活闲置存量资产,明晰政府主管部门、旅游协会、国企民营旅游公司以及产业链上各类运营主体的关系,激发文旅产业链上下活力。同时,引进文化和旅游高层次人才与紧缺人才,强化导游队伍建设,提升导游服务水平。实施景区从业人员、导游评星评级计划,配套建立奖励办法。
冯华委员:挖掘弘扬传统文化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榆林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多彩的民俗风情。近年来,榆林围绕传统文化挖掘保护、非遗传承、文化交流等方面,扎实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但也存在保护力度有待提升、传播效果冷热不均、数字体验感不强等问题。
榆林市政协委员、榆林市道教协会会长冯华建议,要找准定位,明确方向,调动整合各类配套资源,让传统文化成为服务榆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他建议,由文旅部门牵头,整合榆林关于传统文化的事迹、典籍和故事;成立传统文化挖掘研究专班,把人、财、物的力量凝聚起来,为讲好榆林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故事,注入强劲动力;坚持传承与创新同步,运用科技手段,让文化实现可看、可听、可用,实现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