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 共创美好未来:2013—2023”中国图片大赛典藏作品展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展览通过“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和“丝路风情”等四部分150余幅作品,系统讲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图为近日,观众在参观该展。
日前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系统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强调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各国携手应对挑战、实现共同繁荣,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此前,《习近平谈“一带一路”(2023年版)》出版发行。该书在2018年12月出版的《习近平谈“一带一路”》的基础上,收入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9月至2023年11月期间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文稿78篇,全面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理论创新、重大战略部署,系统呈现了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的历史进程,为国内外读者更好认识把握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意义、思想渊源和实践价值提供了权威读本。
全面系统:《习近平谈“一带一路”(2023年版)》全面呈现十年来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十余年来,在国内外携手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落地生根、蓬勃发展,成为世界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为世界经济增长挖掘新动力,为全球发展事业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习近平谈“一带一路”(2023年版)》生动记录了这一倡议提出、丰富、发展的历史进程,深刻体现了这一倡议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集中呈现了这一倡议十余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
生动记录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丰富和发展的历史过程。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宏伟倡议,成为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9月、10月分别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和印度尼西亚国会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阐述传承古丝绸之路发展启示,创新合作模式的战略构想。2017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为“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指明方向、勾画蓝图。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合作论坛提出要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让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2023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合作论坛召开,全面回顾十年来历史成就,提出迎接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本书全面收入这些重点文稿,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共建“一带一路”从总体布局到重点部署的深谋远虑,从落地生根到持久发展的战略擘画,从携手推进到高质量推动的行动升级,为共建“一带一路”越来越繁荣、越走越宽广指明了方向。
深刻体现了共建“一带一路”提出的深厚历史背景和现实指导意义。共建“一带一路”连接着历史、现实与未来,既根植于历史,又面向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对世界形势的观察和思考。在本书选收的多篇文稿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深刻阐述。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的增长动能不断积聚,各国利益深度融合。但同时,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经济全球化遇到波折,发展不平衡加剧。面对挑战和发展难题,仅凭单个国家的力量难以独善其身,只有对接各国发展战略,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才能聚合力量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传承和提升两千多年前开辟古丝绸之路、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智慧,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探索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集中呈现了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在这部著作中,习近平总书记通过生动的故事、鲜活的数据讲述了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收获的实打实、沉甸甸成果,展示了各方携手努力共同绘就联结世界、美美与共的壮阔画卷。《“一带一路”是成功的实践和精彩的现实》等文稿集中展示了这些丰硕成果。通过深化战略对接和政策协调,全球超过四分之三的国家和重要国际组织加入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国际共识不断增强;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经贸伙伴关系,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给应对“逆全球化”开出了一剂良方,共同拓展多层次、多领域人文交流合作,推动文明互学互鉴和文化融合创新,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铺就一条国际合作的阳光大道。
深刻阐述:共建“一带一路”源于中国,机遇和成果属于世界
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共建“一带一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高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搭建了实践平台、提供了实现路径,推动美好愿景不断落实落地。十余年来的历程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在这部著作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内国际意义,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新思路新方案,呼吁各国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和挑战,为子孙后代创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在《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发展壮大自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拓展改革发展新空间》等文稿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能不能富强,一个民族能不能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看这个国家、民族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需要加快弥补。共建“一带一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长远发展出发,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我国开放空间从沿海、沿江向内陆、沿边延伸,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提高了国内各区域开放水平,拓展了对外开放合作新领域。
共建“一带一路”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中国思路中国方案。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国际社会广泛共识。“一带一路”倡议丰富了国际经济合作理念和多边主义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带一路”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等重大国内国际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本书还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和实践路径,为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供了中国方案。
共建“一带一路”为实现各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提供新机遇新动力。共建“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倡议,旨在实现各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探索远亲近邻共同发展的新办法,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在《共同绘制好“一带一路”的工笔画》等文稿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而实现经济独立和民族振兴方兴未艾。共建“一带一路”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实现共同发展提供了重要途径。要始终从发展的视角看问题,为发展中国家营造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有效对接,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
重点部署:全面把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指导原则,加快构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开放绿色廉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在本书选收的多篇文稿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同沿线国家谋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推动各国加强政治互信、经济互融、人文互通,为世界各国走向共同发展繁荣提供了理念指引和实践路径。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建“一带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积极倡导合作共赢理念与正确义利观,坚持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推动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在《欢迎沿线国家和亚洲国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等文稿中,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指导原则,强调“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要通过双边合作、三方合作、多边合作等多种形式,把优势和潜能发挥出来,坚持一切合作都在阳光下运行,把绿色作为底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正因秉持这一合作理念和原则,“一带一路”合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从60多个沿线国家响应到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朋友圈越来越大。
为全球互联互通贡献力量。自古以来,互联互通就是人类社会的追求。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互联互通,不仅是修路架桥,不光是平面化和单线条的联通,而更应该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应该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要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为此,我们设立丝路基金、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互联互通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十余年来,我们致力于构建以经济走廊为引领,以大通道和信息高速公路为骨架,以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管网为依托,涵盖陆、海、天、网的全球互联互通网络,有效促进了各国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的大流通,推动绵亘千年的古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是丝路精神。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平等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弘扬丝路精神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合作交流、促进各国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举措。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弘扬丝路精神。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等场合,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丝路精神的丰富内涵,强调我们完全可以从古丝绸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本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推进合作,共同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共建“一带一路”注重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不搞意识形态对立,不搞地缘政治博弈,也不搞集团政治对抗,反对单边制裁,反对经济胁迫,也反对“脱钩断链”。
历史担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实现世界现代化贡献力量
党的二十大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全面部署。我们追求的不是中国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在这部著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深刻阐述,强调要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作出贡献。
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带来新机遇。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内陆地区从“后卫”变成“前锋”,沿海地区开放发展更上一层楼,中国市场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已经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是越来越多国家的主要投资来源国。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无论是中国对外投资,还是外国对华投资,都彰显了友谊和合作,体现着信心和希望。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共创开放繁荣的美好未来》等文稿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将推动各国各方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共享制度型开放机遇、共享深化国际合作机遇。对世界来说,这意味着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前所未有的合作机遇,也将为世界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实现现代化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也是应有权利。“一带一路”打造了共同发展的合作平台,助力许多发展中国家加快了迈向现代化的步伐。在中国-中亚峰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现代化应该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互利合作的现代化、共同繁荣的现代化。前行道路上,有顺境也会有逆流。要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加强现代化理念和实践交流,推进发展战略对接,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不懈努力,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
以务实举措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共建“一带一路”既要凝聚合作理念,更要采取实际行动。为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目标导向、行动导向,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其中既包括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科技创新等重大举措,也包括开展务实合作、支持民间交往、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等具体项目。中方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深化国有企业、数字经济、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领域改革,同更多国家商签自贸协定、投资保护协定。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市场的潜力将持续释放。中方金融机构将设立新的人民币融资窗口,在科学论证基础上,支持“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中方还将以项目合作促进当地就业,实施1000个小型民生援助项目。这些重大举措的落实,为全球互联互通、促进发展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