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审慎 稳中求进——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漫谈之三

2024-03-06 15:34:14 作者:赵晓舟

编者按: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这一重要讲话,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金融系统注入传承传统、积极向上的文化基因,也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指明了提升金融软实力、增强金融核心竞争力、建设金融强国的前进方向。本报评论版对“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要做到的“五个方面”进行系统解读,今天是第三篇。

20240306100340200-61-4a119.jpg

坚持“稳健审慎”理念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既是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现实要求。金融作为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和国之重器,必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厚植稳健之根,夯实审慎之基,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以全面风险管理赋能业务发展,在稳健审慎中维护客户利益、金融安全、社会稳定,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

“稳健审慎”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有之义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仅博大精深、蕴藏丰厚,而且组成元素庞多、涉及范围广泛,既关乎天文,又关乎人文,既有物质层面,也有精神层面,其中“居安思危”“行稳致远”,“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等理念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价值观。荀悦在《申鉴·杂言》中提出“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老子》有载:“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中华传统商业文化特别强调稳健经营,“将本求利”是古代钱庄票号最基本最重要的行事准则,实质就是重视资本金约束。

自古以来,“稳健审慎”被视为君子之品、成事之道。老子主张“君子兴当稳重”“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道德经》有云:“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意思就是轻率就丧失了根本,躁动就丧失了主宰。《礼记·文王世子》曰:“古之君子,举大事,必慎其终始。”中国古代先贤们还特别强调在面对利益和功名时,保持头脑清醒、保持稳健审慎的心态,不可急功近利。基于这种稳健审慎的心态,形成了对灾祸和风险防范于未然的警醒。

金融业是经营货币和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本身有高负债经营、高杠杆和高风险性的特点,尤需树立“稳健审慎”的经营观、业绩观、风险观。一方面要看到,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现代金融发展呈现出机构种类多、综合经营规模大、产品结构复杂、交易频率高、跨境流动快、风险传递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金融业应当将安全性作为首要原则,把防控风险作为永恒主题。另一方面要看到,建设金融强国必须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等关键核心要素,实现这些目标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能违背客观规律贪功冒进、盲目决策。因此,打造稳健审慎的金融文化氛围,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增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不确定难预料的因素增多,积极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坚决做到“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对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稳健审慎”,既汲取中华千年文脉精髓,积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又彰显现代金融元素、金融理念、金融精神;既是金融业内普遍认同的经营理念,也是推动金融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既看当下,更看长远,不贪图短期暴利,不急躁冒进,不超越承受能力而过度冒险,是金融业普遍认同的“铁律”,也是金融业在长期实践中积淀的经营智慧和生存法则。

《论语·子路》曰:“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身处不确定性因素倍增的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金融从业人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稳健审慎”意识,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和隐患,坚持按规律办事,坚持紧跟时代潮流,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坚持法治化市场化方向,以全球视野、开放胸怀推进改革。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唯有如此,才能为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引领和自信的文化支撑。

“稳健审慎”是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一条前无古人的开创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自身国情的鲜明特色。其基本要义是: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有机整体,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稳健审慎”是践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基本要求。稳健审慎,既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又是现代金融元素、金融理念、金融精神的彰显;既是金融业内普遍认同的“铁律”,也是推动金融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经济健康发展。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定要把金融搞好。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发挥着媒介交易、配置资源、发现价格、管理风险等重要功能;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改革发展是国家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

金融业链条长,市场信息不对称,价值实现过程曲折,又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同时面对经济周期波动和社会预期快速变化等不确定性条件,利益诱惑大,参与者行为变化快。这些都是可能导致金融风险的因素,而且金融风险隐蔽性、复杂性、突发性、传染性、危害性特别强,必须格外小心,审慎管理。当前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违法违规乱象丛生,结构失衡问题突出,各类风险隐患较多,腐败问题屡禁不止,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脆弱性明显上升,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应该看到,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只有“稳健审慎”,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要清醒认识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长期任务,“稳健审慎”是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做到稳健经营、审慎监管、有序推进,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风险化解能力、完善风险防控机制,见微知著、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着力避免发生重大风险或危机,我们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考验。

“稳健审慎”是推动新时代金融强国建设的现实需要

建设金融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之一。纵观大国博弈,金融历来是必争之地,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历史上,大国崛起都离不开强大金融体系的关键支撑。当今世界,金融之战的烈度和影响程度,甚至超过武装冲突和科技之争。而且,在武装冲突和科技之争背后,金融制裁的手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现已成为金融大国,但还不是金融强国。只有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和话语权,才能掌握大国博弈的主动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这些风险和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的工作总基调,曾先后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今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对金融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都突出强调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未雨绸缪,时刻把防控风险摆在突出位置,从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到有序扩大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再到持续加强对金融创新的审慎监管,正是因为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审慎推进各项政策举措,筑牢金融安全网和防火墙,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才越走越宽广、越稳健。但是,这并不表明一切都风平浪静、处处相安太平。只有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金融领域的矛盾问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才能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当前,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地方债务风险、房地产领域金融风险、非法金融活动风险等尤为突出,存量风险尚未见底,增量风险仍在集聚,而且金融风险的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破坏性特别强,处理不善极易引发社会风险、政治风险。金融领域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既是“国之重器”,也是腐败问题易发高发频发的重灾区。做好金融工作,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金融干部队伍必须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金融领域的种种问题乱象很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少领导干部对金融工作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存在比较严重的“本领恐慌”。特别是一些人政绩观扭曲,缺乏金融工作常识,违背金融市场规律,“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拍屁股走人”,肆意乱为、胡作非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更有甚者,一些人胆大妄为,靠金融吃金融,内外勾结、滥权敛财、贪婪无度。可见,提高领导干部金融工作本领,加大金融领域反腐败力度,是推动新时代金融强国建设的现实需要和当务之急。

实践启示我们,牢固树立“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的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不超越承受能力而过度冒险,不好高骛远,不贪图短期暴利,做到稳健经营、审慎监管、有序推进,才能确保新时代金融强国建设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陈平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