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在土特产上多下“新功夫”

2024-03-07 14:29:29 作者:默达

20240306092127359-51-cc7d5.jpg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来自各地的“新农人”代表委员们成为了一道亮眼的风景。他们不仅在会场上为乡村振兴的堵点难点建言献策,也在会场外热情地为家乡土特产代言。“土特产+新农人”成功出圈,引发广泛关注。

事实上,这个“又土又潮”的组合并非首次“出道”。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茂名高州根子镇柏桥村,了解当地发展荔枝等特色种植业、推进乡村振兴等情况,殷切勉励当地群众依托特色资源,把特色产业和特色旅游业做得更好。如今在一批批“新农人”的带领下,包括荔枝、龙眼、化橘红在内的多种土特产种植加工已经成为了当地的富民产业乃至支柱性产业。蕴含着浓浓乡情的土特产被代表委员捎往北京,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土特产成功出圈,离不开新媒介。驻粤人大代表,年轻的90后小伙廖志略毕业后即投身家乡的化橘红种植产业。他带着乡亲们拍摄制作短视频,展示化橘红传统制作技艺,打通了线上直播的新销路。从默默无“闻”到“菠萝的海”,田间直播4年将菠萝打造成徐闻的“金名片”,从县长亲自下场到自发参与电商,当地培养起了一支“带不走”的直播力量,吸引了一波忠实粉丝。依托电商直播和短视频拍摄,越来越多的网友爱上广东土特产,更了解到背后的“新农人”故事,销路也随之打开。

土特产致富增收,需要引入新技术。从一颗难求的“稀罕物”到走向全国的“致富果”,背后是科研团队和本土人才的紧密合作。打开一个汁水清甜的茂名荔枝,里面的科技含量格外足——科学嫁接育种,克服大小年实现“接荔挂果”;建起田头小站,清洗预冷“助荔保鲜”;大数据AI赋能,行情信息一站整合“聚荔发展”。柚子全身都是宝,如何确保果品质量始终是难题,深加工更面临挑战。梅州本土企业与农科院专家合作,推广测糖技术,改善柚果风味,试水柚皮苷加工,实现了企业创富、果农增收。“新农人”推广新技术,构建新标准,可期将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规模优势。

土特产改换新颜,亦可开辟新赛道。一朵花引四方来客,化橘红不仅有食用和药用价值,三月的花季还带动小城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化州依托观光摄影、康养度假打造乡村旅游示范镇。乘上发展的东风,柏桥村深挖荔枝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把落户该村的国家荔枝“一馆一圃一址”等景点串联成旅游精品线路,围绕土特产增值增收。乡土文创、跨界产品登上文博会展台,土特产借助“新农人”之手焕新颜,青年创意实现文旅兴农,这些故事读来令人振奋。

去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我们现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才和优质劳动力,并点赞来自基层的“新农人”代表。截至目前,全国农村实用人才超2300万人。南粤大地上,一批批80后、90后乃至00后的“新农人”挖掘家乡土特产蕴含的机遇,带领乡亲们走出了因地制宜的致富路。乐见更多“新农人”在土特产上下“新功夫”,用好新媒介、新技术和新思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陈平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