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求真务实——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漫谈之四

2024-03-13 12:51:52 作者:赵晓舟

编者按: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这一重要讲话,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金融系统注入传承传统、积极向上的文化基因,也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指明了提升金融软实力、增强金融核心竞争力、建设金融强国的前进方向。本报评论版对“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要做到的“五个方面”进行系统解读,今天是第四篇。

20240313095727386-44-c9983.jpg

关于守正创新这一重大命题,习近平总书记作过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要做到“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深刻认识守正创新的重要意义、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提供了思想遵循和方向指引。

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基因和真理精髓

守正创新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智慧,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回顾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从商王汤的自勉箴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到司马迁《史记》中指出的“循法守正者见侮于世”,再到范仲淹提到的“止可完旧,勿许创新”,还有守正不阿、守正不移、革弊创新等成语的广泛应用,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变易之象、不易之理、简易之用”的伟大智慧,彰显了中华文化历来重视守正和创新的优秀基因。

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每一个历史时期都留下无数不朽之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孕育的为政以德的“道德观”、革故鼎新的“社会观”、任人唯贤的“人才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自强不息的“人生观”、厚德载物的“包容观”、讲信修睦的“诚信观”等等,造就了中国人民独特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追求,是渗透进中国人骨髓里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近代以来,受闭关锁国和外敌入侵等各种因素影响,曾经历经辉煌的中华民族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境地。开天辟地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在守正与创新中不断迸发出强大的发展力量,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时代新挑战新任务,继续坚持守正创新,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开拓创新精神。中国特色金融发展实践孕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理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理论指导中国特色金融发展实践。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其中,守正与创新的关系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所谓“守正”,就是要遵循金融的基本规律,尊重和坚守中国特色金融的优良传统,始终不渝守住方向、守住立场、守住根脉、守住底线,正道而行、弘扬正气,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所谓“创新”,就是要始终保持“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始终挺立时代潮头,博采众长,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然而,守正不是守成,不是冥顽不化。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体现了“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坚持“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是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得以形成发展、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

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彰显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时代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守正创新的民族。”守正,意味着恪守正道、把握根本。创新意味着勇于探索、开辟新境。守正为本,创新为要。历史告诉我们,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只有将守正和创新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导向,秉持时代精神,才能够在强基固本中发展壮大。具体到金融实践中,“守正”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二,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遵守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尊重经济规律、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新时代新征程,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我们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智慧,以守正创新之力,为金融高质量发展夯基铸魂。创新是推动金融业前行的动力,但创新必须以守正为前提,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坚持守正创新,就不能搞伪创新、乱创新,要紧紧围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便利人民群众推动创新。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二者共生共荣,正所谓“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创新为经营主体茁壮成长注入资金“活水”,为民生事业发展“添砖加瓦”,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不断印证着“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国际经验表明,“脱实向虚”会导致国家实体经济过度空心化,大量资本涌入虚拟经济产生经济泡沫,最后破裂会造成严重的金融危机。历史上曾经有不少发达国家走了脱实向虚的弯路,吃了大亏。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东南亚金融危机,本世纪初的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灭、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都是落入经济“虚拟化陷阱”的警示教材。

当前,我国处在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转型期,表现出了与某些西方国家经历过的经济虚拟化的相似特征。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相互依存,共生共荣。我国拥有巨量的金融资源,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支持中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仍存在明显不足,尤其是受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大、不确定因素增多等影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更大,对此,金融治理的一个重大课题,就在于坚持问题意识和时代精神,搞好“虚实调和”。

资金的天性就是流向可以获得最高回报的地方,其敏感嗅觉总能在不同产业的平均利润率之间作出比较。这种天然逐利性,就是“脱实向虚”抑或“脱虚向实”的流向阀。从近几十年世界经济发展来看,“虚拟化陷阱”诱惑性非常大,越是“聪明人”、越是“聪明企业”、越是实力较强的国家,越容易跌进去。对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坚定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宗旨不动摇。实体经济根深蒂固,金融才能枝繁叶茂;金融与实体经济循环畅通,实体经济才会蓬勃发展、充满生机活力。历史的发展证明,真正为社会创造财富、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开辟科技创新赛道的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是国家之本,对保持长久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脱离实体经济的支撑,金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反映了加快金融强国建设的现实要求

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对这一目标进行了全面阐述,强调“金融强国应当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即: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其中,强大的主权货币是金融强国的基石,强大的中央银行是金融强国的中枢,强大的金融机构是金融强国的微观基础,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金融强国的标志,强大的金融监管是金融强国的保障,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是金融强国的依靠。六大核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支撑,融为一体,描绘出中国特色金融强国的宏伟蓝图,指明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前进方向,为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建设金融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必须在金融系统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以“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等文化理念匡正行业风气,确保金融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是打造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快金融强国建设的现实要求。

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要做到“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守正”即,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创新”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持续推进我国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

守正才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坚持“守正”,“创新”才能有明确的立场和指向;不断“创新”,“守正”才能获得活力源泉和动力根基。守正不渝,创新不止。努力在“守正”中“创新”,坚持在“创新”中“守正”,推动金融工作不断强起来,我们就能以新的气象、新的作为,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使命、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守正和创新,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组织甚至是个人来说,都是尤为重要的。如果只一味守正,不注重创新,就会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导致干事创业缺乏活力、停滞不前;如果不恪守正道,只一心想着创新,那么所谓的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事业发展就会迷失正确方向。

近年来,金融业从服务高风险、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到支持周期长、回报慢的乡村产业项目,广大金融机构坚持守正创新,做好产品服务开发,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注入了强劲动力。面向未来,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将愈行愈开阔。

责任编辑:陈平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