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前不久发布的《汽车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对于健全和完善汽车金融公司风险监管体系、实施分类监管相关机构、加强业务规范和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势头强劲,2023年新车销量历史性首次超过3000万台,生产与销售规模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需求侧来看,目前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尚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国内市场增长潜力依然巨大,汽车消费正在成为推动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力点。伴随客户需求升级与发展,汽车行业的产业链条不断丰富和成熟,正从传统的生产和分销领域扩大到维修、保险、信用、租赁等多样化服务领域。不难发现,我国全行业汽车消费金融的渗透率不断提升,目前已接近发达国家汽车市场的平均水平。发展汽车金融业务正在成为促进产融结合、推动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
具体来讲,我国汽车金融服务市场起步较晚,但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居民消费能力的升级,增长速度很快。当前,汽车金融公司总体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较低,拨备保持充足水平。截至目前,国内已有25家汽车金融公司,资产总规模达到近万亿元,并形成专业化的特色服务模式。与此同时,相应的监管体系也在持续完善。此次发布的评级办法从不同方面对汽车金融公司监管评级进行系统设置,有利于提升汽车金融公司分类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引导汽车金融公司坚守专营专业消费信贷功能,增强汽车消费市场活力,提升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
不过,一些问题也是切实存在的。当前,汽车金融市场进入混业竞争状态,银行、租赁公司、互联网平台等多元主体并存的局面逐渐形成。从股东背景来看,汽车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多为汽车厂商,25家汽车金融公司中有23家具有车厂背景,此外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也参股多家汽车金融公司,产融结合特征明显。从各家公司的资本实力和经营状况等数据来看,内部已呈分化趋势。为了更好地管控风险,通过结合行业特征不断提升汽车金融服务已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行业趋势看,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比较迅猛,自主品牌汽车质量与口碑明显改善,海外市场出口规模与比例大幅提升,国内中小城市与乡镇地区的汽车消费能力不断增长,购车者的平均年龄明显下降,汽车消费场景、支付模式与信用水平快速变化。因此,汽车金融公司必须立足于专业市场,牢牢抓住市场链条上的客户诉求,积极打造汽车金融服务的创新模式,努力为经销商和终端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对金融监管部门来讲,要深入开展市场调研活动,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的实际状况,准确把握行业与企业的风险分布特征,坚持严格监管与贴近服务相结合,积极学习境内外同业的先进经验。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