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明天”的科技升级“昨天”的产业——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渭南

2024-04-02 15:17:30 作者:倪伟

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忙碌工作。 彭一鹏 摄

纺纱机、蒸汽机、发电机、内燃机……第一次和第二次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创造物,通过大机器和自动化生产线,延伸了人的体力,从而使当时的生产力产生质的飞跃。与这种传统生产力不同,新质生产力建立在第三次和第四次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基础上,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高效化为主要特征,不断延伸人的脑力、智力等各种能力,将是引领未来的“关键变量”。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的当下,抓住转型升级的契机,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无疑要依靠新质生产力这个关键。从理论到实践,从“制造”到“智造”,渭南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陕西北人)的故事,就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典型案例。印刷机械制造属于传统制造业,很长一段时间存在利润率低、市场疲软等生产经营困境。陕西北人依靠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凭借在节能、高速、功能性等方面的突出优势,生产经营状况实现逆势增长,2023年销售各类产品250余台,销售额较2022年同期增长20%,出口订单同比增长25%,产品远销东南亚、土耳其、墨西哥、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亮眼的成绩,充分证明了培育新质生产力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性。

新质生产力的“新”与“质”

对每个城市而言,如何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宝贵机遇,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课题。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不意味着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另起炉灶。渭南正在加快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在打造“从无到有”的新兴产业同时,更要做到对传统产业“从有到优”的重塑和升级,考虑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的现实,推动传统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力促“老树发新枝”,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甚至更有可为。

作为渭南本土企业,陕西北人是我国包装印刷装备制造的领军者,在国内及国际行业领域具有重要地位。陕西北人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每一步,都是渭南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3月5日,在渭南高新区陕西北人装配车间,软包装设备装配区域的工程师分工合作,正在对印刷设备进行调试。

“这批设备具有节能减排、智能操作、降本增效的特点,是我们研发制造的‘拳头’产品,将代表陕西北人参加2024德国德鲁巴印刷展,向全球展示中国智造、渭南智造的魅力。”陕西北人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征介绍,目前,陕西北人制造的3000余台设备正在世界各地运行,其国内高端印刷包装设备市场占有率突破80%。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科技创新越来越显现出核心要素的作用。近年来,陕西北人已建立起完善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研发平台,为持续推进技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23年12月,陕西北人成功通过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再次证明了其科技创新的卓越实力。

“近年来,我们正逐步从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推向市场的不仅仅是印刷装备,而是整个工厂方案,通过数字化产品、大数据分析和云服务平台,给客户提供尽可能多的增值服务,在为客户创造更高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李征说,从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是所有装备制造企业面临的问题,陕西北人希望以自身的转型升级给全市的装备制造业做好示范。

利用数字化产品、大数据分析和云服务平台,将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融合,打破传统生产要素的质态,借助数字化手段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和服务质效,在物质能源消耗上做减法、除法,在信息增值上做加法、乘法,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标志,实现了传统生产力的一次整体性升级与跃迁,新质生产力的“新”与“质”由此体现。

“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事关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发展方式创新,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全局性大工程,离不开上下联动、左右贯通、一体推进的合力,尤其需要政府与市场形成默契,让“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同时发挥作用,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单靠一只手忙活,有效市场、有为政府,谁都不能少。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企业要担当创新主体,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这一点上,陕西北人始终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产学研各类创新主体的优势,不断加快探索市场化成果转化应用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标准制定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陕西北人一直积极主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保持主导产品在行业的领先地位,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李征介绍,2021年9月,由陕西北人与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单位联合申报的“高端包装印刷装备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截至目前,陕西北人先后主持参与了国家标准《卷筒料凹版印刷机》、行业标准《卷筒塑料薄膜精密涂布过程控制要求及检验方法》等40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

标准化是创新成果加速显现高效扩散的过程。标准化与新质生产力有着天然而密切的联系,陕西北人通过深耕标准化工作,让“看不见的手”持续提升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了技术的转化和产业化。

助力形成新质生产力,政府要当推动发展的主角,搞好谋划、推动布局、提供服务。实际上,渭南正处于动能转换、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十分重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市科技局创新资源配置科科长宁远骄介绍说,传统、新兴、未来,三类产业,在形成先进生产力质态上,都大有可为。“按照全省秦创原建设部署,2023年,我们启动了秦创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先行区建设,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以渭南国家高新区和各省级高新区为重点,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强大动能,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加速技术突破,契合新质生产力所要求的创新,就如同骑一辆摩托车,后轮提供动力,要交给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用以调节资源配置。前轮掌控方向,要交给政府这个“看得见的手”,通过把舵定调应对市场失灵。摩托车跑得快,必须双轮并用,缺一不可。对渭南来说,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不遗余力地运用技术创新手段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使政府有力、企业有为、市场有效,用“明天”的科技升级“昨天”的产业,从而实现由“制造”进阶“智造”的最终目的。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力促“老树发新枝”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传统产业在我国制造业中占比超80%,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传统产业不代表落后生产力,关键是要为其配置创新的引擎,用高新技术促进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近年来,许多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老树”发“新枝”,充分证明了只有“夕阳工厂”,没有“夕阳产业”。

一直以来,渭南在国内外市场上比较有优势的产品,主要集中于机械、化工等传统产业领域。在此基础上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因地制宜、量体裁衣,与资源禀赋相适配,把自身放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推进。对渭南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持续筑牢实体经济这个“硬支撑”,尤其要花大力气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上。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启示我们,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从“0”到“1”的突破,得按照科学规律来,不能头脑发热、丢弃传统、闭门造车。“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学态度,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正确方法,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来源:渭南日报

责任编辑:樊锐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