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支流的治理,是长江流域水环境改善的关键环节。全域统筹、干支流互动、系统治理,才能实现长江大保护“攥指成拳”,为经济发展腾出环境容量,为产业转型提供环境空间。
沱江流域覆盖了四川省城镇最集中、人口最密集、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其水资源开发强度位居四川省各流域之首。面对污染困境,以内江为代表的多个沿江城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打赢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四川境内沱江国考断面全流域达标贡献了一己之力。
以流域为单元,推进高水平治理。四川省此前印发的《沱江绿色发展经济带建设总体方案》以流域为单元,一体规划了沱江沿线6市28个县(市、区)的发展,找到了一条打破行政区划藩篱,谋求环境共治、效益共享的新路径。这一做法并非四川独有,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在流域综合治理方面均有丰富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举措。例如,湖北按照长江、汉江、清江3个一级流域和16个二级流域片区深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以流域为单元一体谋划,是以生态资源特点和产业发展方向为立足点,遵循流域经济发展规律,联动上中下游协同发展的治理良策。
以绿色为底色,勾勒出高质量发展的亮丽风景线。四川提出以沱江干流两侧岸线1公里范围内区域为重点,打造拥江生态经济绿色发展轴,强化重点港口枢纽功能,促进流域内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新区等高能级平台联动发展,发展先进制造业、壮大特色优势服务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探索绿色发展转型新路径,已经成为沱江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作。
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不是一道“单选题”,只有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