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质量发展,基础在县域、难点在县域、潜力在县域。
那么新质生产力在我市县域地区是如何发展提升,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又带来了哪些新的活力,注入新的澎湃动能呢?
5月10日,在武功县,了解到该县是如何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宝贵机遇,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如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可视化管控、自动化生产、精细化管理……设备升级和技术革新的热潮开始不断席卷武功县各大企业。如今,武功县正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数字赋能、产业转型,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擎,在新赛道上加速奔跑、抢占身位,全力将发展之“势”转化为竞争之“能”。
向“新”而行设备升级注入增效“强动力”
“今年下半年开始,我们还要再进口四五台注塑机,进一步提升产能,使产品不仅供应西安、郑州、重庆,还将辐射到山西、山东和安徽等地。”在武功县高新区大秦创业园的陕西祥和博弈科技有限公司内,由焊接机器人、取件机器人等组成的多条智能化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公司总经理顾军介绍,公司成立于2023年7月,是一家集汽车塑料轻量化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科技企业,是浙江博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公司采用国际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规范化、智能化管理。主要产品有汽车发动机塑料进气歧管和气缸盖罩、油气分离器、机舱结构件、新能源车身结构功能件、新能源电池包配件及变速器精密结构件等汽车塑料轻量化产品,为吉利汽车、比亚迪、华为等知名汽车制造企业提供一级配套。
陕西祥和博弈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焊接机器人正在作业。
“今年1月份,公司正式开始投产,建成的多条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轻量化零部件生产线和喷涂线,投入多种型号的智能化注塑机组、智能化组装生产线、智能化喷涂生产线、模具工装检具、调试检测设备、物流设备及其他配套设备等,主要从日本、德国、韩国进口,智能化程度很高,比如前端框架这条生产线,就完全依靠取件机器人来完成一系列操作,不仅增强安全性,更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率,提升产品品质。”顾军说,2024年从投产到现在,公司产值每个月都能达到2000多万元,产量完全能保证企业的需求。通过高质量、高技术构筑坚实的产品基础和清晰的市场定位,实现“智能制造”“以塑代钢”和“国产代替”,成为汽车塑料轻量化产品全方位解决方案优秀提供商。
扩产增效离不开科技支撑,如今,各企业通过继续投入升级新设备、新技术,完成扩能增产,形成高质量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武功县抢抓“咸—兴—武”科创走廊建设政策机遇,认真贯彻省市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建立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全生命周期培育机制,建立科技型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培育库,征集建立了武功县企业科技计划项目库,分批次、有目标地精心重点培育。有效期高新技术企业34家,认定瞪羚企业共8家,共招引科技成果转化项目8个。
武功县更是抓住全省深入实施中小企业“赋能、赋智、赋值”的“三赋”专项行动机遇,积极开展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加快建设西部数字经济产业园、数字智造产业园,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功能,引导企业数字化发展,打造示范性数字产业园区。
以“智”提质数字赋能激荡强劲“发展力”
通过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不仅提升制造业智慧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而且促使企业生产活动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从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同时,通过数智化转型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我们目前所在位置是主控车间,项目投产后,将形成以数字化控制的新型智能化生产线。”走进武功县年产90万吨瓦楞纸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基地,在碎纸车间、制浆车间、造纸车间等相关配套设施已建成投用,设备已进场,工人们正在进行最终联动调试,据悉,项目分为两期,一期50万吨项目,5月18日将开机测试,5月26日正式投产。
陕西发电集团东方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外联办主任王育东说,该项目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采用规模化改造提升废纸循环再利用工艺,历经上料、碎解、制浆、造纸等流程,最终变废为宝,基本实现包装纸纸种全覆盖,有效实现了垃圾减量资源化和低碳发展,全面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对进一步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具有较强的引领支撑作用。“我们大多采用德国、芬兰的进口设备,不仅数字化、智能化程度更高,节能减耗的同时,还增加资源再回收利用效率,形成绿色环保生产工艺,每造一吨纸可以减少5.42吨碳排放,还可以减少600度电,1.2吨的标煤,3m^3木头,100吨水。生产90万吨纸,可以减少480多万吨的碳排放,未来规划是300万吨的产能,可以减少1626万吨的碳排放。”
预计今年9月份年产90万吨瓦楞纸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建成后将成为西北最大、陕西第一的废旧纸品回收再利用基地。
年产90万吨瓦楞纸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年产90万吨瓦楞纸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无疑是武功县推广数字技术在制造业应用,促进制造业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和创新产业模式的体现。
据悉,武功县还不断鼓励以规模和效率为竞争优势的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和新兴产业的数字化进程,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今年一季度,武功县开工的装配式建筑构件PC项目、再生资源加工及回收再利用项目、光伏铝合金线缆生产项目和鑫融包装数字化改造项目,这些重点项目将进一步提升武功县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和层次。
搭建科创平台增强人才资源“汇聚力”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武功县科学技术局局长兰普昌介绍,他们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院校对接交流、协同创新、成果转化,解决三元科技产业园等科技企业在孵化主体等方面的短板、生产方面遇到的技术壁垒,先后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等科技顾问、科技大使各类专家人才40余人,科技经纪人6人,同时,还与重点院校对接,通过引进培育、合作共建的方式,培育建设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所有成果优先在武功转化,企业需求全力落实,科创研发吸引更多创新创业人才、高校人才、产业技术人才来武功发展,让更多的科创成果在武功转化、生产。
“我们2016年落户武功县,是一家专业致力于贵金属循环利用、贵金属新材料研究、开发、运营和生产为主的环保型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在系统研发、试验、评价、检测体系建设中尤为重视。”在陕西卓越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起科创平台搭建,人才资源汇聚,公司车间生产总工郜渺渺介绍,公司连续三年研发领域投资超过业务总收入的7%,并按照国家级实验室标准建立了1500平方米的科技中心,拥有15人的科研团队,与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博士后团队有常态化合作。因为具有较强的科创平台,使得他们对于客户要求的定制化产品、新产品在短时间内能够进行研发和转换,极大增强企业竞争力,成为全国排名靠前的生产催化剂的企业之一。
陕西卓越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在进行生产操作。
在武功县,除了陕西卓越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拥有科技中心,还先后培育建设了咸阳市工艺控制与材料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昂煦植物提取重点实验室、陕西博菲特流体控制技术研发中心等。目前,全县有科技创新平台共9个。
2024年,武功县还将面向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搭建孵化基地,引导“政产学研金服用”全要素集聚融合,深化拓展校县、校企合作,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做好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放大三元科技产业园“301”科创特区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更多科创项目、科创企业成群涌现、加速成长。实施新一轮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政策包”2.0版,深入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链条,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共建创新联合体。
记者手记
生机勃发的季节里,武功县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正在积蓄、壮大。
从2023年的成绩单上不难看出,武功县深入实施重点项目建设“七项机制”和“月月比、家家看”观摩评比活动,全面掀起重点项目建设新热潮,年度93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127.48亿元,有力助推了经济社会发展质效“双升”。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也是塑造竞争优势的新支撑。
2024年,武功县持续强化“项目为王”理念,努力以项目建设跑好“第一棒”、誓夺“开门红”,追“新”谋“智”,一个个重点项目建设现场“热气腾腾”,不断激发经济发展的向“新”力。
来源:咸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