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机动车保有量持续跃升,承保车数也随之不断上涨。作为车险生态体系的核心参与者,保险业如何更有针对性地服务超大型城市交通治理?如何进一步提升消费者获得感、满意度?
近年来,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指导下,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坚持以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为原则,多措并举提升车险服务质效,助力申城车险“‘保’得更安稳,‘赔’得更便捷”。
优化服务制度体系
车险是一项贯穿车辆使用全周期的金融产品,也是最贴近消费者的险种之一。为持续提升车险服务能力,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积极牵头开展服务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强化机构主体责任意识。
针对消费者普遍关注的车险“理赔难”,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牵头制定车险理赔实务规范,细化明确查勘定损理赔操作标准,健全全流程管理机制,形成考核激励约束机制;推动车险企业调整架构成立消保部门,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主体责任,建立重大舆情风险升级预警机制;建立理赔服务手册,执行“首问负责制”,明确理赔服务基础规范动作及要求。
此外,为确保上述服务要求有效落地,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一方面构建线上化、自动化质检体系,模拟“第三方”抽检机制;另一方面建立重大突发事件工作响应机制,推动落实“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及时报告”的“三到位一报告”制度,做到快速控制事态,妥善化解风险。
推进业务全流程线上化
在多措并举优化服务制度体系建设的同时,上海车险业在城市管理领域同样不断创新。
据介绍,在上级监管、公安等部门指导下,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采用“移动互联网+”思路,通过科技赋能、主打“双碳”理念,在承保端积极创新实施“车险电子投保”功能;在理赔端则全力打造“快处易赔”线上化事故处理理赔服务项目,实现上海车险业务全流程线上化。
具体来看,在承保端,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通过“标准统一”的制度创新,将“法律合规要求”与“科技手段”有机整合,通过“人脸识别”“在线签名”“加密存储”等技术手段,有效解决了车险投保业务的法律合规风险、信息安全风险,以及投保业务操作复杂等痛点、难点问题。2023年全年,上海地区车险电子投保功能使用量达499万次,占全部个人业务的99%。
在理赔端,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升级推广使用“快处易赔”系统,助力“快处易赔”进驻上海大数据中心“随申办”,成为政府公共服务项目。截至2024年4月末,“快处易赔”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已突破263万,使用量逾584万人次,日均处理事故4544起。目前,该系统处理万元以下(不含人伤赔款)的平均支付结案时间已缩短至3天,最快当日可完成赔款支付。
数据显示,上海车险业务全流程线上化实施以来,已取得较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该线上化流程每年可节省A4纸张约2.7亿张,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逾3230吨;节省纸张费、印刷费、配送费、存储费等成本约1.9亿元。
加强保险人才队伍建设
从长期来看,提升车险服务质效,人才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聚焦引导岗位人员立足本职提升岗位技能,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积极牵头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交流。
在岗位“大练兵”活动中,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通过组织技能培训、知识竞赛、事迹演讲、情景演练等,提升车险理赔服务能力;组织开展“快处易赔”专项学习,加强服务规范宣导,不断强化话术规范及事故处理中“快处易赔”的宣传推广;积极打造行业交流平台,在“上海保险”微信公众号持续刊发车险理赔服务创新管理举措和服务提升方案。
“2024车险理赔服务深化年系列工作共分为‘理赔服务管理、理赔服务技能竞赛、理赔服务宣传’三大板块,要求各公司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管理上强化措施,行动上落到实处。”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深化年系列工作已于3月1日正式启动,将持续至2024年底。
近期,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联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共同发布《“快处易赔”车险理赔服务指引》,进一步规范车险理赔服务标准,提升车险理赔便利性和消费者体验感。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