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发挥商业医疗保险补充功能

2024-05-28 14:33:24

在基本医疗保险“保基本”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发挥商业医疗险的补充功能,切实降低居民卫生支出负担,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和政策焦点。近日,人保健康联合南开大学等单位发布国内首部基于“七普”数据以及有效样本覆盖全国(不含港澳台)的《商业医疗险发展研究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

商业保险?医疗保险?到底要先买哪一个?-易社保

重新审视供需关系

近年来,我国商业医疗险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伴随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和人口生育水平下降,我国正经历以“体量大、增速快”为特点的人口老龄化。另一方面,我国医疗保障事业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大幅提高。截至2022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约13.5亿,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同时,个人卫生支出负担逐年小幅下降,2018-2022年,我国个人卫生支出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28.8%逐步下降至27%,但距离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15%-20%仍有较大差距。

历经多年发展,我国商业医疗险市场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商业医疗险保费规模3894亿元,实现5年间近3倍增长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商业医疗险版图不断扩大,持续将目录外责任、增值服务、特定疾病责任等内容纳入保障范围。百万医疗险发展如火如荼,市场产品数量快速扩充;惠民保百花齐放,截至2022年底共上线246款产品,累计保费规模320亿元,总参保人次达2.98亿;税优健康险改革不断推进,互联网保险逐渐规范,其他如齿科、医美、眼科等领域的中高端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但《蓝皮书》指出,截至目前,商业医疗保险在降低居民卫生支出负担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依然有限,市场供给的调整滞后于居民需求的变化,供需错配导致市场增长趋于疲软,亟须重新审视商业医疗保险的供需关系,理清商业医疗保险的现状症结,为行业发展开拓新的增长点。

不同群体需求各异

《蓝皮书》显示,商业医疗险线上消费者年龄普遍在60岁及以下,性别比例较为均衡,居住在大城市的线上消费者更多。在客单价方面,年龄较高以及居住在超一线城市的线上消费者更可能拥有高客单价。在投保关系方面,线上消费者偏好的投保对象与其生命周期存在一定关系,男性线上消费者为自己投保的比例高于女性消费者,大城市线上消费者为父母投保的比例更高。在缴费类型方面,总体而言,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线上消费者都更倾向于按月缴费,大城市的线上消费者选择按年缴费的比例更高。

消费者的基本特征会对其商业医疗险需求产生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影响。《蓝皮书》显示,从个体特征来看,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消费者越倾向于购买商业医疗险,已婚消费者的需求高于未婚消费者,不同职业和不同医保类型消费者的需求存在一定差异;从家庭状况来看,家庭收入越高,消费者需求越旺盛;从环境因素来看,四线城市消费者需求要高于一线城市消费者。

不同群体在个体和家庭特征上的异质性极大影响其对商业医疗险产品属性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学历和收入均较高的中产家庭群体购险主动性最高,重视商业医疗险产品增值服务,针对未来健康保障有更全面规划;新市民群体受制于保守的收入预期,更关注商业医疗险产品报销便捷性和免赔额大小,以获得及时充分的保险保障,同时期望未来能够推出聚焦失能收入损失的商业医疗险;新手父母更多着眼于家庭成员健康和家庭财务安全,会进行产品保障范围和保费高低的细致对比,挑选综合性价比最高的商业医疗险产品;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单身白领对待保险条款更随意,同等条件下倾向于选择能够保证续保的商业医疗险产品,以达到高效应对未知健康风险的目标。同时,在线上购险成为流行趋势的当下,中老年群体仍依赖亲友推荐购买商业医疗险,随着年龄增加而带来的健康焦虑和为子女减负的初衷是该群体购买商业医疗险的主要动机。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未来,商业医疗险的蓬勃发展需要相关部门给予充分的政策引导、支持和监督,以及保险公司的创新探索。《蓝皮书》从政府和保险公司两个维度对商业医疗险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政府层面,应加强政策引导支持,强化监管。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商业医疗险职能、地位,针对市场上典型产品的难点问题给予引导,加强对人民群众的保险素养教育,推进医疗险、医疗和医药行业的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加强协同治理,推动治理创新。

保险公司层面,首先,要重点关注保险与健康管理产业融合发展,逐渐向“医疗保险+医疗健康管理”业务模式转型,打造“保健+治疗+康复+照护”全流程健康服务产业链,提供优质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务,尤其在提供健康管理增值服务时,提供差异化健康管理服务,提高消费者获得感。其次,要根据消费者需求不断创新升级产品,回归保障本源,强化医疗险目录内外等基本保障内容,加强与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衔接;开发更全面的综合性保障产品,逐步发展高端医疗险;精细化产品设计,开发特定病种、特定责任医疗险,针对不同人群定制创新型、个性化专属医疗险;调整参保条件,拓展可保人群范围。最后,通过加大宣传、参保缴费激励、优化投保和理赔流程,以及探索长期医疗险业务等措施加大客户黏性,深挖潜在市场。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网)

责任编辑:王立钊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