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湖秋色·安康。 任树东摄
5月,第24届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陕西系列宣传活动在安康市宁陕县启动;6月,第53个世界环境日陕西宣传活动在安康市石泉县启动。缘何两场重量级生态环境类主题活动的举办地都花落安康?这和这个位于汉水之滨、秦巴腹地的城市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
提质量,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过去一年,安康市聚焦秦岭、汉江两大主战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当地市委、市政府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提标升级行动,高位推动,定期安排部署工作,坚持双周调度,充分运用明察暗访、通报曝光、督查督办等方式,压茬推进秦岭生态保护、汉江水质保护、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等重点工作,定期召开调度会,通报曝光问题并督促整改。落实2100名河湖长常态巡水,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开展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加强长江十年禁渔及汉江重点水域禁捕工作,实施小流域治理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24个,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8.74平方公里。
通过层层压实责任链条,夯实基层基础,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严格环境执法监管,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3年,安康市中心城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340天,综合指数3.18,空气质量在陕西省排名第一。大气污染物6项指标全部在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限值之内,连续四年全面达标。城市水环境质量指数3.01,平均改善1.37%,排名全省“双第一”,汉江出陕断面水质持续保持Ⅱ类标准。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100%,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达率100%。瀛湖入选国家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成效与经验,连续两年入选水利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创新实践河湖长制全力守护南水北调大水源及“四长治河”、志愿护河等经验做法被水利部向全国推广。
筑底线,环境短板不断补齐
安康市白河县历史遗留矿山涉金属污染问题由来已久,磺水污染,不仅威胁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地的安全,还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为解决这个环境难题,安康市坚持科学治理、系统治理,制定白河县废弃硫铁矿区污染治理年度计划清单,实行治理项目省市县三级联审、驻场督办、提级管理、动态评估等工作机制。当前,已完成8个矿点治理,封堵矿硐87个,生态修复治理3万平方米。治理区域铁、锰浓度分别下降99.66%、16.79%,“磺水”缩短近20公里。
通过持续发力,白河县硫铁矿治理取得重大进展,去年,全国历史遗留矿山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座谈会和技术研讨会在安康市举办,白河县硫铁矿污染治理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此外,为保护好秦岭生态,安康市坚持秦岭巴山一体,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面保护。完善四级“林长制”责任体系,落实护林员两万余名。深化秦岭“五乱”整治,秦岭核心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20家矿业权关闭退出,开展采石采矿领域问题排查整治和石煤矿山综合整治,整治生态环境问题300余个。对全市14家纳入伴生放射性矿产开发利用企业开展了辐射环境监测。
与此同时,安康市做好小水电整治后续工作。秦岭区域51座需要进行资金补偿的小水电站,已兑付资金4.25亿元,16座保留水电站和25座坝体落实“三个责任人”和“四预措施”,并接入秦岭视频监管系统,14座水电站完成绿色小水电示范站创建任务。开展秦岭农家乐动态排查,印发《安康市秦岭生态保护区农家乐管理办法》,将308家秦岭地区农家乐(民宿)纳入管理名录,规范开办、经营和监管。深入开展运输安全整治,坚持“入境检查、重点护送、出境通报”,有效预防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交通事故。
以“绿”为媒,生态文明建设亮点纷呈
良好的生态基础,让安康市在生态文明建设及绿色发展方面大有作为。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陕西宣传活动的主场地安康市宁陕县,便是陕西省第二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入选县区之一。与此同时,汉阴县、平利县也双双入选陕西省新一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石泉县是2024年六五环境日陕西宣传活动的主场地,也是全国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之一。
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让生态文明理念在更多县区开花结果,这正是安康市打好生态牌的有效做法,石泉县正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石泉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县内独特的“山、水、洞、峡、滩、城”等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打造“秦巴山水·石泉十美”“鎏金铜蚕·丝路之源”“鬼谷故里·智慧之乡”三张名片,走出了一条富有石泉特色的“两山”理念实践创新之路。以持续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为核心,按照“生态+”理念,做精富硒农业、做优生态工业、做强生态旅游业,全链条打造现代经济体系,形成了具有石泉特色的以蚕养金、承文生金、植绿成金、硒土化金、守绿换金“五金”案例,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
如今,这个人口18万的秦巴山城,已拥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以及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诸多国字号招牌。
此外,安康市始终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评估为优良等次,3个县(区)入选全省低碳近零碳示范县(区)。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机制,建立GEP目录清单与核算体系,10县(市、区)组建“生态资源公司”,完成秦岭区域首宗林业碳汇交易。建成秦巴生态馆,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开展全域生态文明示范创建,3个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个县被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4个县入选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78个村获评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