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传统保险中介主动退圈、牌照拍卖频频遇冷;另一边跨界买家为协同主业发展破圈入营。保险中介市场正“洗牌重塑”。
业内人士认为,“洗牌”背后主要是因为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发展环境变化等。当前,保险中介牌照的审批也已经放开,牌照稀缺性在降低。与此同时,监管加强保险中介机构清理整顿,保险中介市场迎来“提质增效”。
拍卖场频频“遇冷”
曾经“一照难求”保险中介牌照近年来在拍卖场上频频“遇冷”。
据阿里拍卖平台显示,近日,汇才保险代理(深圳)有限公司的96%股权正在被拍卖,评估价为30万元,起拍价24万元。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该保险代理公司股权的第三次拍卖,前两次拍卖均以流拍告终。
事实上,近两年,拍卖平台上此类保险中介牌照的身影频现,但股权流拍现象却屡见不鲜。
回溯来看,前些年,由于保险市场发展迅速,且保险中介牌照的发放数量有限,导致了牌照的稀缺性和高价值。彼时,全国类保险经纪牌照的价格一度被炒高达3000万元左右。
但资本的狂热,也让保险中介市场“多散乱”问题逐渐暴露。监管部门逐步开启一系列保险中介机构的清理整顿,自2018年8月之后,近五年监管部门没有再发出一张保险中介牌照,牌照在那些年也变得更为稀缺。
不过,去年11月,金融监管总局曾一天连发两张保险中介牌照,批准宝马保险经纪、安顾方胜保险经纪经营保险经纪业务。这也意味着保险中介牌照审批的再次放开。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牌照审批的“开闸”,收购已经不再是企业获得保险中介牌照的唯一途径,因此资本对保险中介牌照股权不再狂热追求,导致保险中介牌照股权热度消退,而且价格也一路“跳水”。
该业内人士还指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一些新兴的保险销售渠道和模式对传统保险中介机构形成了一定冲击,也影响了保险中介牌照的热度和价格。
严监管加速优胜劣汰
除了保险中介牌照转让价格走低以外,保险中介机构数量也在逐年减少。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最新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法人名单显示,截至2023年底,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法人名单数量为2566家,相较于2022年底减少16家。
值得注意的是,保险中介数量已连续下降5年,2019年至2023年,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数量分别为2642家、2640家、2610家、2582家和2566家。
除了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数量下滑以外,挂牌新三板的保险中介公司近年来也频频“出逃”。近日,山东昌宏保险代理股份有限公司公告宣布,该公司拟转变赛道至体育用品领域。
据不完全统计,在高峰时期,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机构有30多家,随着机构陆续摘牌,数量也降至个位数。其中,有机构直接放弃了保险中介行业“另谋出路”。
“随着保险中介市场的发展,一些竞争力较弱的保险中介机构难以维持经营。”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一些保险中介机构由于规模较小或管理不善,难以承担高昂的运营成本,其利润空间也在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日益被挤压,因此部分保险中介机构选择退出市场。
此外,监管部门曾针对保险中介下发《关于印发保险中介机构“多散乱”问题整理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有序清理无法正常经营的保险中介机构,持续整治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引导保险中介提质增效。因此,一些问题保险中介机构近两年也在逐步出清。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报行合一”政策要求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严格控制费用,从而影响了传统中介机构的收益模式和业务策略,为了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不少中介机构不得不更换赛道寻求新的盈利点。
多元势力跨界入局
尽管保险中介牌照不再如曾经受到追捧,但随着差异化、多样化保障需求的增长,保险中介市场同样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与机会,一些资本新势力选择跨界而来。
近两年,与拍卖场上的“冷遇”不同,新能源、大健康、车企等多元势力对保险中介市场频频“示好”。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小鹏、特斯拉、蔚来、比亚迪等车企均已入局保险中介市场。此外,还有来自大健康赛道的诸多玩家,也纷纷发力“健康+保险”等产业布局。
业内人士认为,多元势力入局保险业有助于延长企业服务链,起到了协同增效的作用,同时,有利于节约风险管理成本和中介费用,增强与用户的连接,拓展综合服务闭环。比如,造车新势力入局保险行业,便是谋求车险与汽车生态服务的对接和融合。
王鹏表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新能源等不少拥有资本优势的企业的保险需求迅速增长,选择跨界进入保险中介市场,加速保险中介行业竞争与融合,未来的保险中介市场将呈现多元竞争、多元融合的发展格局。
不过,王鹏也坦言,行业格局加速洗牌和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会对传统中小保险机构造成冲击。因此,对于传统保险机构而言,一方面要综合提升自身经营能力,继续深化强化与保险代理、银保渠道合作,持续提升客户服务的品质和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与共享出行平台、新能源车企的合作,将其智能化、信息化、品牌化的基因融入传统的保险中介业务中。
(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