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民族音乐对外传播路径探究

2024-06-07 11:45:37

近年来,中国民族音乐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民族音乐家和团体纷纷走出国门,参加国际音乐交流活动和比赛,表现可圈可点,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好评。“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践行,更是为中国民族音乐对外传播提供了广阔舞台和有力支持,如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以及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合作,推动了中国民族音乐对外传播。然而,“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民族音乐对外传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挑战。具体而言,一是新媒体迅速发展,但中国民族音乐对外传播渠道较少,影响力欠缺;二是市场发展日益多元化,中国民族音乐特色与国际化、多样化需求的契合度不高;三是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缺乏更宽泛的传播手段。因此,亟须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民族音乐对外传播的路径方法。

加强政策支持,加快推动中国民族音乐国际化发展。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民族音乐逐步走出国门,走向国际舞台,并崭露头角。然而,目前中国民族音乐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有待提升,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视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保护、传承和创新,进而提高中国民族音乐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首先,需要完善政策体系,立足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现状,制定更加细化、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为中国民族音乐对外传播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保障,以有力推动中国民族音乐国际化发展。其次,需要提高政策执行力度,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确保政策落地,并真正发挥效用。再次,需要扩大政策覆盖面,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更多关注中国民族音乐在产业扶持、版权保护、人才培养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做到公平公正,确保民族音乐根基得以加固。

创新传播方式,拓宽中国民族音乐对外传播渠道。全球化背景下,创新中国民族音乐传播方式,拓宽对外传播渠道,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不仅能够增加受众群体,促进文化交流与沟通,提高中国民族音乐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还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音乐文化,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提供动力。为此,首先可以采用数字技术进行数字化传播。将中国民族音乐与现代科技有效融合,利用网络和移动设备等,提高音乐传播速度,扩大覆盖面,增强互动性。其次,可以采用跨媒体合作进行大范围宣传。与唱片公司、视频网站、音乐平台等进行合作,利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网络媒体积极推广,提高中国民族音乐的亮相频次。再次,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个性化推广。发挥新媒体平台数据分析和精准推送功能,对用户的音乐喜好和收听习惯进行分析,为用户推荐个性化、精准化的民族音乐作品,同时发挥平台互动作用,让用户参与到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播过程中,以提高传播效果。此外,可以组织文化交流和音乐合作项目。通过音乐会、国际艺术节、音乐教育交流等,为国内外音乐家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平台,以提高各国人民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喜爱。

培育音乐人才,提升中国民族音乐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当前我国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局限性,过于注重技能训练,忽视音乐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推动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改革,提升中国民族音乐的国际竞争力,首先需要完善音乐教育体系建设。将民族音乐教育融入教育各阶段,使学生从小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其次,加强师资力量培养。对音乐教师开展专业教育和培训,鼓励其创新教学方法和开拓国际视野,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国际化水平。再次,加强实践平台建设。组织开展音乐节、音乐会、歌唱比赛等文化活动,营造浓厚音乐氛围,给予音乐人才更多展示自身才华的机会,激励其勇攀艺术高峰。此外,鼓励创新与融合。鼓励音乐人士从乐器、作曲等方面探索中国民族音乐的创新,创造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独具特点的音乐作品,使中西方音乐元素在作品中实现融合,让“中国声音”不断走向世界。

发挥民间力量,推动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交流和合作。民间力量在推动中国民族音乐交流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发挥民间力量推动中国民族音乐传播交流,首先要成立民间组织,包括音乐爱好者协会、民族音乐俱乐部等,为民间音乐人才沟通、交流、合作提供平台和载体。其次,可举办社区文化活动,包括民族音乐会、民族音乐讲座和工作坊,吸引更多民众参与到民族音乐的学习、传承和创新中。再次,要支持和培育民间艺术团体,鼓励其积极参与国内外的音乐节,从多方面、全层次展示中国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多元性。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民族音乐对外传播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充分把握这一历史机遇,让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绽放光彩。

〔作者:康勤,合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基金项目:2022年安徽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音乐教育比较研究(2022AH05213)。〕

来源:青海日报

责任编辑:樊锐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