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中老机场再筑“新梦想”

2024-06-19 11:12:50 作者:左璐

6月13日傍晚,陕西汉中机场路一处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占地3500平方米的院落里人头攒动、车水马龙,在私家车后备箱里卖咖啡的小哥、返乡创业的画者、弹吉他的歌手……各种新生代创业者吸引了市民来到这里打卡拍照。

时间回到一年前,对市民而言,这里是汉中西关机场的宿舍区。因为搬了新址,小院的夜晚漆黑、冷清,仿佛被这个城市慢慢遗忘。当时的小哥、画者、歌手还忙碌于职场,或为梦想奔波于异地,这里对他们来说只存放着儿时放风筝的回忆,抑或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再度繁华看似是人气回笼,实则是不同年代梦想的再度聚集——腾飞梦、创业梦、家国梦,这里也成为了汉中的新地标……

艰难起步 困境中开创新局

对络绎不绝的游客而言,以西关机场宿舍区为背景打造的“西郊记忆”作为这个夏天汉中第一个文创产业孵化园变得炙手可热。对许多民航人而言,“全国最后一个没有围界的机场”“全国仅存唯一的碎泥结石跑道”曾一度成为限制西关机场发展的标签。因为这些先天性不足的条件限制,西关机场一直处于间断性停航的尴尬局面。

怎样突破困境,更快地实现“自我造血”和协同发展,是几代汉中民航人的牵挂,同样也是汉中机场几届党委领导班子研究的重点课题。

2009年,陕西省委、省政府下发《陕西省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给正在迷茫中的汉中机场党委领导班子指点了迷津。大家开始尝试各种发展方案,结合实际情况探索非航产业发展。2010年初,60多名员工在机场公司党委的号召下,手拿从自家带来的铁锹、锄头等劳动工具,在跑道北侧修建库房1万多平方米。时任汉中机场党委书记姬盈辉在听取商户意见后将其取名为“国旺源建材市场”,意在为国家兴旺作出更多贡献,它也成为汉中地区第一个大型建材市场。目前,该建材城建有2000余平方米的装修装饰家居一站式体验馆、1万多平方米的仓储库房,产品品种达到100余类、3000余种,已成为当地人民装修选材的第一站。经过多年持续发展,目前西关机场已经发展成为集汽车修理、酒店、家装、驾驶培训、政府办公、文创产业孵化等于一体的产业中心。

接续奋斗 绘就非航新蓝图

柴长学是当时参与建造建材城的元老之一。他于1981年从部队转业到机场参加工作,从此老家甘肃武威从最亲切的故乡变为几年回一次的地方。柴长学家就在西关机场,最近他经常带着孙子孙女在“西郊记忆”游玩,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对他来说一点儿也不陌生。在这里变成网红基地后,他成为第一位义务讲解员。谈到“西郊记忆”,柴长学激动地说:“这里曾一度被废弃,当时我也很着急。好的历史应该与更多人分享,艰苦奋斗的民航精神也应该让更多人铭记。”

同柴长学一样激动的还有王甲,他是汉中机场西关机场租赁区的一名管理员,413亩空置土地租赁都由这个“80后”小伙儿负责。当他得知有专业团队想把西关机场宿舍区打造成为文创产业孵化基地时,第一时间向机场公司汇报,同时尽自己最大努力为他们争取政策支持和提供手续报批的相关资料。历时3年,“西郊记忆”终于在这个夏天以崭新的面貌免费向市民开放。

前不久,汉中市相关领导实地观摩了汉中西郊记忆文化创意特色街区建设项目并指出,该项目盘活了闲置资产,通过摸排闲置资源、精准招商引资,让“闲置资产”变“招商资源”;唤醒了历史记忆,对建筑物修旧如旧,并配套汉中老照片展览、飞机模型展示等,让游客了解汉中,唤醒市民记忆,聚集商气人气;实现了以文促商,该区域“身在城市、闹中取静”,具备布局文化文创产业的天然优势,政企双方各自发挥了积极作用。

协同发展 迎来第一个十年

这个夏天,汉中西关机场搬迁将满10年,带着传承民航精神、践行“人民航空为人民”理念的历史使命,在18公里外的汉中城固,汉中民航实现了新的跨越。10年来,在西部机场集团的正确领导下,在汉中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下,汉中城固机场交上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从开航之初的1家航空公司、1条航线、1个通航点、年旅客吞吐量3万人次,到11家航空公司、16个通航点、年旅客吞吐量60万人次……汉中机场开启了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新篇章,记录了汉中民航人励精图治、开拓创新的付出与收获,见证了古老“天汉大地”的快速发展,更为“四个在汉中”建设贡献了民航智慧与力量。

从废弃斑驳的宿舍平房到游客络绎不绝的热门打卡地,从无人问津的闲置空地到商家、企业慕名而来投资的平台,至此,轰鸣与喧嚣已成为定格,“西郊记忆”镌刻着时代的烙印,见证着往来的人群,探索出片区改造新路径,也记录了文创产业兴起的浪花。

未来,汉中机场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西郊记忆”发展,让更多人通过这个区域触摸汉中民航发展的历史。从西关机场到“西郊记忆”,从汉中西关到汉中城固,站在即将迎来转场通航10周年的新起点上,汉中机场人必将为汉中人民的创业梦、腾飞梦、家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民航报

责任编辑:樊锐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