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在这个粽叶飘香、锣鼓震耳的节日里,远在泰国支教的安徽宿州十二小外派教师何丽对端午节有了新的认识。
今年端午前夕,何丽丽和三位志愿者老师身着节日服装走上街头集市,去寻找端午节的影迹。
“在早市上,我们惊喜地发现了粽子,形状各异。”何丽丽说,买来一个与中国粽子形似的,毫不犹豫地剥开,发现表皮制作材料是竹叶,里面有糯米、猪肉片、腊肠、咸蛋黄、虾米、香菇、花生、莲子等丰富内容,尝了一下,感觉味道也是怪怪的。于是又剥开了个形状不同的甜味馅料粽子,依然不是熟悉的味道。彻底打破以往自己对粽子的传统既定印象。
何丽丽介绍说,经了解得知泰国深受华人文化影响,在早期有许多来自潮州、海南、广东等地区的华侨移民,不只人搬来了,连传统习俗也一并带过来了。泰国的粽子分为咸口和甜口两种,咸口的粽子称作“芭掌”,与中国肉粽类似,但用料更加丰富,又被称为“八宝粽”;甜口的粽子称作“吉掌”,个头小,扎成一串,类似于中国的凉粽,做法具有泰国特色。
“端午节在泰国当地叫做‘芭掌节’,念法有点像肉粽的台湾话,这表明粽子是泰国过端午节的亮点,具有独特的味道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何丽丽称,如今,源自粽子的泰国“芭掌”,更是华人家家户户爱吃的美食,如同一条纽带串联起泰国华人的家乡情。
端午节当日,何丽丽给学生播放了中国过端午节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到中国的端午节有很多有趣的庆祝活动,如:包粽子、赛龙舟、插艾叶、挂香囊等。“课堂上我教幼儿园的学生端午节儿歌,孩子们跟着老师兴致盎然地边唱边舞,有节奏地敲着鼓点。高年级的学生欣赏视频的同时听了语音翻译,在了解中国端午节习俗的基础上朗诵、抄写了端午习俗儿歌。多种形式的画粽子和手工制作更让孩子们乐此不疲,这个节日让师生共同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她说。
来源:中新网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