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陷阱的背后是技术陷阱

2024-06-24 13:04:55 作者:赵振华

20240624094707744-11-037fd.jpg

所谓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长期停滞或低速度增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长期处于同一水平,没有能够实现向更高收入阶段的跨越。世界银行早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中,就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其基本涵义是很少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最为典型的是拉丁美洲一些国家或地区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几十年过去了,现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仍然处于中等收入阶段,没有能够实现向高收入阶段的跨越。若进一步扩大考察视野,可以发现无论在低收入阶段、中等收入阶段还是高收入阶段都存在经济长期停滞或低速增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长期没有大幅度提高的陷阱。

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为什么有的国家在低收入阶段长期徘徊,陷入低收入陷阱,有的国家能够顺利进入中等收入阶段;有的国家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有的国家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有的国家在高收入阶段能够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有的国家却出现了十年以上的经济停滞,人均GDP大幅下滑?原因固然很多,每个国家都有其特殊性,如政治、经济、疫情等,但从一般性而言,都可以归结为没有持续的科技创新并运用到产业发展中,技术进步的僵滞,导致产业升级缓慢。先进技术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原先这些国家所拥有的先进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其他国家超越,原有的市场被其他国家占领,而新的技术特别是以重大前沿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严重缺乏后劲,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乏力,其结果必然陷入收入陷阱。可见,收入陷阱的背后是技术陷阱,虽然这些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不少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不足以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从低收入陷阱来看,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哪个国家人口多,哪个国家能够利用当时先进的工具如铁器,有适宜的耕作技术、注重修建灌溉工程,哪个国家经济增长就相对快一点,哪个国家就相对富裕一些,表现为拥有更多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否则就会出现数百年经济停滞,零增长甚或负增长。当代低收入陷阱的实质是产业陷阱,产业陷阱的背后是技术陷阱,因为中等技术绝大部分处于中等收入国家甚或高收入国家,其中高端市场也被其他国家所垄断。其结果就形成了从供给和需求方面的两个低收入陷阱。从供给方面看:低收入-低储蓄-低投资-低科技研发、转化和应用-低技术产业-低效率-低增长-低收入。从需求方面看:低收入-低消费需求-低投资引诱-低资本形成-低科技研发、转化和应用-低技术产业-低效率-低增长-低收入。破解低收入陷阱的根本出路在于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发挥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低的优势,诱导和吸引更高技术含量产业投资,增加就业,扩大消费,培育市场。

从中等收入陷阱来看,拉美、非洲、东南亚一些中等收入国家之所以能够从低收入陷阱中摆脱出来,最为重要的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承接了从发达国家转移的产业和技术,符合市场需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收入的快速增长。但是,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没有实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没有及时实现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发达国家不可能把最先进技术和产业转移到中等收入国家,产业技术进步缓慢甚至停滞。特别是这些中等收入国家伴随着收入增长,各种生产要素成本随之提高,越来越多的中等技术产业转移到具有更大比较成本优势的低收入国家,出现了既没有高技术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带动,也缺乏中等技术产业的强力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中等技术产业的空心化现象。其结果必然导致经济增长缓慢,长期处于低增长甚或负增长的中等收入陷阱。

从高收入陷阱来看,日本、法国、意大利、瑞典等高收入国家是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阶段的少数国家,每个国家都有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独特经验,重要的经验之一就是重视科技创新,重视产业升级。但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不呈现线性增长,而是有其创新周期,需要大量的投入,需要选择正确的技术路径,也需要承受失败的风险等。技术研发和转化越是走向高端,犹如攀登珠穆朗玛峰,越是艰难。而其原有的先进技术不断被其他国家超越和替代,科学技术进步呈现出越来越向少数国家聚合的态势,原有的部分高收入国家因为技术进步缓慢而陷入低速增长甚或停滞,人均GDP零增长甚或负增长,从而陷入高收入陷阱。

无论从历史还是从当代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来看,在低、中、高各个收入阶段,都存在收入陷阱。收入陷阱的背后实质是技术陷阱。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同产生,唯有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创新带动管理、组织和市场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才是世界各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治本之道,是跨越陷阱的根本途径。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陈平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