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各大高校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再一次冲上热搜。这堂特殊的“最后一课”充满温馨与感动:为人师者,总是在担心爱徒的鞋子合不合脚、行囊有没有装满;而众多学子则是满怀不舍与留恋,在声声叮咛中重温纯真梦想与求学时光。
综观这些出圈的毕业致辞,大抵有着共同的原因——“有网感”“赶时髦”,多讲真话、将心比心。深圳大学校长毛军用“不喝鸡汤,不诉离殇”的玩梗开启了他的致辞,让许多同学在笑声中频频点头,也冲淡了离别时的忧伤;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则是当了一回年轻人的“嘴替”,主动为他们排解焦虑,并鼓励他们成为目光长远的“大局观玩家”。
“最后一课”究竟该是专业课,还是德育课?授课者有着自己的想法。江西农业大学校长魏辅文以生态学名词“扩散”为主题,鼓励学生“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在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业绩”;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林维送给学生“六大锦囊”,叮嘱“不要因为案件小而忽视它对法治进步的打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研制的“脱稿神器”更是大放异彩,鼓励后辈永葆创新创业豪情……择一业、精一事、终一生,以梦想为纽带,串联起为人和处世的内涵。
在众多致辞当中,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朱锐的讲述最为特殊——朱锐教授已确诊癌症晚期,却仍选择坚持授课,诠释着生命的意义,传递着哲学的价值。视频连线中他仍然精神饱满、话语坚定,他希望同学们能够将个人的抱负与事物真正的价值相连接,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而他的这片哲学星空因何而璀璨,想必他早已给出自己的答案。
究竟要多少次的仰望,才能数遍“满天繁星”;翻过多少座山、走过多少岔路口,才能懂得成长的意义?学时有限,学海无涯,或许几个夜晚的辗转反侧不能和“毕业”画等号,但跨出校门的这一步,却意味着真正走入社会。有网友感慨,毕业是一场巨大的“断舍离”,告别那个青涩的自己,以更积极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诸位校长、教授精心准备的“最后一课”,其实早已融入平时的一次次课堂讲授、学术训练、社会实践中,只不过是临别时再次轻拍肩膀,鼓励他们摒弃杂音,留住梦想,做真实的自己。
“最后一课”为何触动人心?或许是因为有太多的话要说,却怎么也说不完;又或是因为这些排列组合的文字,在不同的人听来有不同的力量,不仅讲给行将启程的学生们,也照见校门外的世界。正如都德同名小说中韩麦尔先生写下的那几个大字,这份纯真梦想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相结合,化作一股深沉而厚重的力量。
骊歌响起,追梦者的道路绵延至远方。在广州医科大学的毕业典礼上,钟南山院士热情鼓励着年轻人:“不是杰出者才去追梦,只有追梦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杰出者。”也期待走出校园的“追梦人”不断奋斗,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