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是商南县农业首位产业,是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图为商南县富水镇的茶海公园(资料照片)。 王佳伟摄
7月2日,在丹凤县棣花古镇,夕阳下的荷塘与游船相映成趣,让游客流连忘返。 母家亮摄
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商洛,地处秦岭腹地,何以实现从农特产品“养在深闺无人识”,到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样板市”称号的“华丽转身”?
答案,书写在山水乡村间。
6月24日一早,商洛市柞水县下梁镇胜利村木耳种植基地里,耳农王金富正在木耳晾晒架间穿梭。
“要让下面的耳子也能晒到太阳,那样干得快。”王金富轻柔地翻动着架子上的木耳。虽然汗流浃背,但他的脸上充满丰收的喜悦。
在柞水,“小木耳、大产业”正在让群众的生活变得更富裕、更美好。今年,柞水新建木耳大棚610座,发展春季木耳8150万袋。“柞水木耳”品牌价值达53.23亿元,位居全国木耳行业第一。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是商洛打造秦岭山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
今年以来,商洛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关于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秦岭山水乡村的实施方案》,着力推进环境更新、产业更新、业态更新,全力打造体现秦巴山水灵动之美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生态环境美起来
夏日里,在商南县清油河镇,沿着波光粼粼的清油河漫步至后湾村,只见青山碧水间,农舍俨然,柏油路平坦……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后湾村,一个昔日荒芜的村落经过蝶变,如今成了周边群众休闲打卡的网红地。
“我们打通了后湾村至涧场村旅游环线,新铺沥青路4.5公里,硬化水泥路18公里,安装护栏36公里、路灯206盏,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清油河镇党委副书记姚远说。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
6月22日,正值周末,商洛市商州区陈塬街道上河村农耕体验园里,果实挂满枝头。家长带着小朋友在园中除草、浇水,不时传来欢声笑语。不远处,原生态的露营基地正在建设,天幕和帐篷星罗棋布。
“这两年我们村的变化大呀。”说起上河村的变化,村民王尚林喜笑颜开,“过去,柴草、垃圾乱堆。现在,垃圾有专人清理,新修的厕所很干净,加上有了农耕体验园,游客慢慢多了,节假日更热闹。”
2023年初,上河村将村中核桃树下的地块进行整合,划分出350个小地块作为农耕实践基地,供应各种农具、种子、肥料,并提供技术指导,让游客种植自己喜欢的蔬菜、水果,体验农耕文化。
像后湾村、上河村一样“华丽转身”的乡村,在商洛还有许多。
《商洛市秦岭山水乡村建设导则》明确村庄分类、基础设施等10项建设内容,聚焦改造农村厕所和土坯(石板)房、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施乡村建设项目840个,改造户厕8.22万座、农房1.89万户。
目前,商洛每个村均建有公共厕所,农村供水、电力、教育、医疗等设施持续完善,乡村环境从过去的一处美、一时净转变为全域美、全年净。
富民产业旺起来
6月20日,在2024陕西丹凤葡萄酒产业推介暨产业发展大会上,商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布了5项葡萄酒产业规范商洛市地方标准,涉及酿酒葡萄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酿酒葡萄园分级规范。
丹凤县地处北纬33°,年平均日照2056小时,是酿酒葡萄的最佳适生区。当地将葡萄酒作为县域首位产业,发展优质种植基地2万亩,年储酒能力2.33万吨、生产能力1.7万吨,总产值12亿元。
这些小葡萄“串”起了乡村振兴“大产业”。
为推动首位产业提档升级,今年以来,丹凤县深入推进“葡萄酒+”战略,建设万亩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基地,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拓展“葡萄酒+文旅”“葡萄酒+康养”等业态内涵。
“我们力争到2030年新建优质酿酒葡萄基地5万亩,新增精品酒庄10个,葡萄酒产量超过10万吨,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丹凤县县长吴春亮说。
近年来,商洛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因地制宜,做精一产、做强二产,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壮大“菌果药畜茶酒”等优势特色产业。
从商洛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推动特色产业全链条升级,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该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主要内容之一。
如今,商洛特色农业产业附加值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食用菌、核桃、中药材等7个特色产业规模位居全省第一。柞水县下梁镇、丹凤县棣花镇、商南县富水镇、山阳县户家塬镇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商洛还引进了携程、归旅等头部民宿运营公司,建设度假农庄等各类精品民宿39家,发展“民宿+康养”“民宿+体育”等模式,培育农村景区景点106个,建成中国最美休闲乡村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8个。
文明新风树起来
“老人娃娃乐开花,幸福生活人人夸!”
6月25日晚,洛南县城关街道罗坡村文化广场上,乡村文艺人才正在舞台上绽放光彩,打快板、拉二胡、扭秧歌……
“这两年,村里一直积极搭建平台,为群众创造展示才艺的机会。”罗坡村党支部书记申敏侠说,“以前都是文旅部门送文化下乡,现在咱们村文艺人才也有机会到外面演出。大家正从‘接受者’向‘参与者’转变。”
这样的文明新风不仅在洛南培树起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培育文明乡风、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在商洛各地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中,已经成为常态。
以全省“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点建设为依托,商南县过风楼镇白玉沟村建成了商洛市首家文明礼堂,礼堂还附有厨房和舞台。
“文明礼堂是群众办红白事的专用场地,由村红白理事会负责定规矩、定标准、定价格、定范围、定场次。”白玉沟村党支部书记余益喜说,在这座礼堂里举办了多场婚礼,比在酒店办省钱省事,还少了大操大办的攀比,村里人的负担减轻了、幸福感增加了。
白玉沟村还开展“有理大家评”活动,实行民主决策,化解矛盾纠纷,推动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的氛围。
“我们将继续以贴近群众生活、符合群众意愿的方式,带动群众弃陋习、树新风,不断提升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水平。”余益喜说。
生态环境美起来、富民产业旺起来、文明新风树起来,在商洛,一幅村美、人和、业兴、民富的新画卷正在山水之间徐徐展开……
来源:群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