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发布5周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11年。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共同参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副主席咸辉于5月15日至17日率视察团,围绕“粤港澳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题在珠海、深圳、广州视察并开展2024年重点提案督办调研。视察团实地考察了横琴口岸基础设施、深圳市涉外涉港澳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波顿集团、广东芯粤能半导体有限公司和兆科药业(广州)有限公司等地。视察团认为,推进粤港澳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在于进一步提升三地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着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加快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
融合发展创造新速度
周三下午的横琴口岸,虽然远不到繁忙时段,但仍有不少澳门车牌的汽车在通关。“我现在每周要到横琴几次,主要是来逛街购物。”车主王女士表示,“这几年明显感觉到横琴发展越来越快,过关更加便捷了。尤其是新车道和验放厅启用后,开车一分多钟就可以办完手续,到横琴跟回家一样方便。”
视察团一行在横琴口岸看到的一幕,正是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的生动体现。
3月18日,横琴口岸客货车联合一站式车道正式启用以来,越来越多的旅客、车辆选择从横琴口岸过关。
横琴口岸客货车联合一站式车道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封关运行后,在横琴口岸实施的又一便利措施。新车道运用粤澳联合一站式系统,粤澳5家联检单位(包括横琴海关、横琴边检,以及澳门海关、澳门治安警察局、澳门卫生局)在同一通道、同一平台上通过“一次采集、分别处置、联合验放”,实现一次查验即可完成通关,有效简化车辆通关手续,提升车辆通行效率。如今,车辆平均通关时间由原来传统查验模式的约5分钟,缩短至2分钟以内。
此外,随车人员验放厅启用后24小时开通,共设有22条通道,出入境方向各设11条,其中8条为快捷查验通道、3条为人工通道,均采用“合作查验 一次放行”查验模式。该验放厅启用后,乘坐9座(含)以下非营运小型客车的随车人员,均可从随车人员验放厅通关,无须绕行至旅检大厅通关。此外,10周岁或以下儿童、70周岁或以上老人、孕妇及残障人士等行动不便人员仍然可随车经出入境车道通关;相较此前须前往横琴口岸二楼旅检大厅通关,距离大大缩短,通关效率进一步提升。
据了解,横琴口岸客货车日均通关量约为5500辆次,自去年9月26日口岸客货车联合一站式车道试运行以来,累计通关量已超100万辆次。琴澳两地要素流动更加便捷高效,澳门居民积极融入内地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加速构建。
对此,澳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阮建昆深有感触。他说,今年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揭牌成立的第三年,随着各种便民利企政策陆续落地,合作区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四新”产业加快发展、琴澳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建立,合作区开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澳门现在正积极贯彻落实‘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重点促进综合旅游休闲产业发展,尤其着力推动大健康、现代金融、高新技术、会展商贸和文化体育等四大重点产业。”阮建昆说,当下广东正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澳门业界将会牢牢把握机遇,努力扩大“朋友圈”,扎根大湾区、深耕大湾区,善用地缘优势,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中实现自身更大、更长远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视察团一行在横琴口岸了解情况
优化营商环境迈出新步伐
在加快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进程中,深圳一直在做积极的探索。特别是在跨境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改革、完善域外法查明与适用制度体系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深入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视察团一行来到的“深圳市涉外涉港澳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即由福田区政府与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牵头设立,深圳市司法局、深圳国际仲裁院参与建设的国际法律服务平台。
解纷中心全国首创“府院联动”的服务机制,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方式,构建“纠纷调解+多元服务+一体协作+规则研究+人才支撑+宣传推广”涉外涉港澳法律服务全过程生态圈,为国内外商事主体提供“一站式”“多元化”法律服务。通过发挥商事法律服务“集散中心”的平台、通道、支点的作用,解纷中心成为立足河套、辐射湾区、链接国际的法律服务平台。据悉,目前解纷中心已与30余家国际国内法律服务机构、商协会、政府建立合作联系,重点选聘港澳国际元素行业领域专家任职,吸纳港澳籍调解员64名,国际调解员11名。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营商环境,完善法治建设的规则衔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粤港澳大湾区要在推动港澳律师与内地律师交流合作方面先行先试,共同推进湾区法治建设。深圳市涉外涉港澳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是个很好的开始。”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如是说。
蔡冠深建议,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法律科技联席会议机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法律服务市场数字化与国际化;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涉外法律服务案例数据库,提高涉外法律服务透明度与公信力;建立适用于内地的粤港澳大湾区涉外民事关系的遗嘱订立及执行的指引等。在优化涉外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壮大高素质涉外律师人才队伍方面,他认为可以通过完善联营所实习管理制度,为粤港澳三地律师及法律学生在法律实务方面深入交流合作提供更多模式与平台。
“我有不少香港律师朋友有意在内地成立合伙联营律师行,但合计资本不得少于500万元及港方出资占比率不得高于49%的要求令他们却步。”蔡冠深对此建议,应降低联营各方的出资额至不少于人民币250万元,并取消出资比例的限制,由联营各方协商确定。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常务副会长赖海民表示,营商环境的优化和完善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他建议,通过推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电信业务开放以及推动深圳、广州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试点互认合作等具体措施,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及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创新合作实现新突破
此行中,视察团一行还先后参观了中兴通讯、广东芯粤能等企业,他们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形成产业链整合优势,成为各自领域的翘楚;波顿集团、珠海格力电器更是通过产业革新发展成为多元化、科技型的全球集团,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非洲等世界各地,令参与视察的港澳委员看到科技创新的力量,纷纷为中国制造点赞。
“协同创新发展是增强地区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有效路径。”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工商总会主席江达可表示,当下的创新协同主要发生在香港、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湾区核心城市,像肇庆、江门等湾区边缘城市,既缺少融入创新网络的要素禀赋,也难以分享到协同创新带来的红利,缺少融入湾区创新网络的动力机制和政策环境。对此,他建议,探索设立由粤港澳三地参与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联席会议机制,全面统筹大湾区科技发展战略及规划、政策配套服务,进一步明确地方产业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按照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中试验证、技术产业化等环节布局城市产业分工,打造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衔接的区域共生生态。此外,还应大力整合科创走廊、创新中心、联合实验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等科创机构的优质科研资源,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科研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创新资源开放共享。
“要鼓励香港和澳门的高校、科研机构与广东地区的企业、园区开展深度合作,推动粤港澳三地之间创新资源的均衡分布,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高地。”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广东汕尾市同乡总会会长吴华江建议,加大对广东地区创新资源的投入力度,建设跨区域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孵化器,鼓励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打造湾区大数据共享平台,促进数据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同时,应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组织和项目。鼓励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国际知名企业和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创新资源,提升区域在国际创新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工商总会会长陈文洲表示,“北部都会区”发展重点正是科技创新产业,需要在大湾区框架下,加快深港科技创新一体化,更好与内地科创体系联通。他建议,以北部都会区为引擎,发挥香港高校基础研究等优势,加快建设北部都会区大学城,更便捷与深圳等内地城市合作,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促进深港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此外,他还建议,积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在河套实现科研数据跨境互通。在粤港澳联合设立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专用科研网络,实现科研数据跨境互联,更好地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是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重要战略支点,更是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科技支撑力量的重要策源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中子科学部副主任孙志嘉建议,中央协调多方政策资源,完善部省协同推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科技项目的模式。特别是构建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社会资本和企业共同投入的多元出资模式,支持广东承接更多部省联动的重大项目,特别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工业软件、芯片设计与制造等领域的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带动大湾区在相关重点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原始策源地。
全国政协委员、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王荣建议,探索重大创新平台共建机制,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前沿交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探索高水平国家级共建实验室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协同攻关模式。同时,探索粤港澳合作出资设立粤港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金,搭建“需求发布—人才响应—成果转化—服务支撑”高效畅通渠道,提高创新成果在大湾区转移转化效率。
此外,王荣还建议,加强对前海、南沙、河套等粤港澳科技合作进展和实施效果评估,系统总结粤港澳科技合作机制创新、规则衔接、路径探索等经验、做法,建立发布粤港澳深化科技创新合作经验复制推广清单,在粤港澳大湾区全域内复制推广。
▲视察团一行了解企业创新发展情况
高水平对外开放谋求新提升
《规划纲要》推出5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在落实过程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为整个中国的经济增长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若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达到中央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五大定位,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全力突破。
“粤港跨境金融合作近年进展迅速,其中尤以深港金融合作表现最为突出。单深圳就已占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总量的三分之一,说明其他城市的潜力远未发挥。”对此,蔡冠深建议,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合作,积极研究将深港金融市场目前的“六个联通”——深港通、跨境理财通、债券通、EFT通、保险通、汇兑通,扩展到南沙与横琴,进而涵盖广州、东莞等大湾区主要内地城市。同时,三地政府也应加强金融监管合作,共同打击跨境洗钱、金融欺诈等违法犯罪活动,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此外,蔡冠深还建议,要进一步简化人才流动的手续和限制。为中外优秀人才发放大湾区绿卡,以此为他们创造更便利的通关条件和就业创业、子女就读、看病就医等环境。同时,加强三地教育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吸引和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广西社团总会首席会长王明凡则表示,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下,我国与共建国家的经济合作日益密切,许多中国企业以其创新活力和灵活机制,成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力量。然而,这些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维权难度大和信息不对称等挑战,亟须国家层面的策略和措施加以解决,以保障其合法权益,促进健康可持续发展。
对此,王明凡建议,通过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和支持,搭建高效、专业的维权援助体系,为中国企业深入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同时,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基金”,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资金支持,降低其维权门槛。“有关部门可以建立集信息发布、经验交流、在线培训于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和专业维权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共建国家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市场动态,同时也可以提供包括法律援助、信息查询、风险评估在内的一站式服务,使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共建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动态,评估维权的风险和收益,提高维权效率。”
来源:人民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