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服务中央企业更好地参与利用期货市场、提升全产业链风险管理能力,7月1—5日,大商所与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简称中大院)联合举办“中央企业金融衍生品业务培训班”,来自粮油、钢铁、能化等领域的近50家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代表参加培训。
培训期间,来自监管部门、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央企业参与期货和衍生品业务的监管规定、期货市场法律制度和功能作用发挥等主题开展授课,来自央企、民企和外资实体企业的相关业务负责人结合公司实践分享了在各自领域利用期货和衍生品的典型模式和经验。
用好期货和衍生品 有效应对价格波动风险
近年来,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频繁,给实体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影响。授课专家认为,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脊梁,具有覆盖重点及支柱产业、生产贸易规模较大、产业链条完整等特点,有必要提升运用金融衍生品、期现结合管理风险水平,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健康协同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鹏期货董事长常青和参训企业代表共同回顾了中国期货市场建设发展的历史,他认为,经过三十多年的规范发展,我国期货市场的功能作用不断显现,从最初的不被理解、充满争议,到今天成为众多实体企业通过风险管理而做大做强的重要工具,期货市场对我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助力。“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不做套保才是最大的投机。”他表示。
近几年,面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风险,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开始利用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开展套期保值,涌现出中粮集团等一批产融结合程度高、期货衍生品运用成熟的央企代表。在中粮油脂套期保值部总经理谢祁看来,中粮集团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全球国际粮食企业的过程中,期现一体化发展策略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现结合发展已是大型企业的普遍共识和做法。”谢祁表示,期现市场的连通使粮食、油脂产业链企业的横向、纵向联系更为紧密,大大增强了产业韧性,切实帮助中粮集团对冲价格波动风险,提高了抗风险能力与国际竞争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期货市场品种工具数量大幅增加,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和定价的作用日益突出。”嘉吉风险管理亚太区负责人、高级董事总经理董宇昕表示,面对持续变化的市场形势,企业应当建立新型业务模式,将期货市场功能与现货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紧密结合,企业由被动承受风险转变为主动选择与管理风险,通过期货和衍生品锁定成本和利润,保障企业稳健经营。
结合生产经营实际 掌握科学参与方法
企业是产融结合的细胞。近年来,实体企业对期货工具的认识逐渐成熟,越来越多实体企业开始主动参与期货市场,利用先进工具规避风险、提升效益,并在期货和衍生品应用方面持续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作为化工行业龙头企业的恒力集团,多年来注重利用科学的方法参与期货市场,企业生产经营风险管控能力大大提升。该集团衍生品研究院院长管大宇认为,企业参与利用期货市场要从风险管理需求根本出发,理解并运用套期保值策略。
他进一步解释说,根据需求产生原因的不同,套期保值可分为主动套保和被动套保,前者是贸易商为了降低风险或扩大规模,在采购商品后寻找合适的基差时点,主动采取的风险对冲方式;后者则是在某商品供需出现时空错配且对价格形成较大扰动时,产业企业被动将供应、库存或者未来的需求在衍生品市场上建立相反的头寸的风险管理行为。
对参训人员普遍关注的期货期权等工具选择问题,管大宇表示,期货是企业套保的主要工具,期权则具有运用更灵活、组合更多样的特点,企业可以围绕基差结构、敞口方向、资金缺口、采销需求等因素,对工具的选择进行全方位考量,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制定套期保值策略。
常青结合从业和研究经历,将企业套保的根本逻辑归结为建立在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这两项期货市场基本功能之上、对“价格波动的不完全可知性”和“企业规模化与可持续经营”的需求。
在董宇昕看来,套期保值是企业运营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其核心是敞口头寸的规模管控和结构管控。其中,敞口头寸的规模管控是根本,即根据采购、销售(生产)的需求,同时结合所经营商品的价格趋势和季节性波动规律,在不同价格状态下,通过对敞口保有比例的相应调节,从而获取既定的利润,规避运营风险。敞口头寸的结构管理则是利用期货及衍生品价格结构优化头寸结构,不同价格走势对应不同的敞口保有比例,特别是当现货销售速度放缓或违约可能性提升时,应迅速将相应头寸转到期货市场。
“企业经营者应当学会通过对敞口头寸、现货头寸和期货头寸分布的掌握,按照期货市场的当期结算价计算现货市场盈亏情况、期货各品种综合盈亏情况。”董宇昕说。
谢祁表示,企业做好套期保值业务的核心条件是在内部建立期现结合为核心的风控和评价体系,管理层和决策者要充分理解期货和衍生品,为套期保值提供资金、人才等系统支持。从外部来说,完备的期货品种体系和成熟的市场环境同样不可或缺。
深化央企国企服务 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货和衍生品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利用期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从事套期保值等风险管理活动,体现了国家对期货市场多方位服务实体经济的肯定和支持。国资管理部门也鼓励国有企业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期货和衍生品业务,同时在强化集团管控、完善风控体系、规范业务操作、建立报告机制等方面明确了监管要求。国内期货市场品种工具体系不断完善、服务模式不断丰富,为更多国有企业开展套期保值对冲价格风险提供了机会。
中大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贺建飞表示,期货和衍生品市场作为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央企业的风险管理、资产配置和资本运作具有重要意义。自2019年至今,中大院已经举办了五次“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培训班”活动,培训中央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超过200人次。通过持续深入开展期货和衍生品培训,深化中央企业对金融衍生品工具和期货市场的认识和理解,为中央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交流活动中,相关参会企业代表表示,通过参加集中培训,进一步认识到合理利用期货工具对企业风险管理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对期现结合的应用场景、理念和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今后将更主动关注和参与期货市场,在风险管理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据了解,近年来,大商所坚持“服务面向实体经济、创新紧跟市场需求”的理念,持续优产品、拓市场、强服务,不断拓宽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市场逐步发展成为产业企业稳定经营的“好帮手”。2023年,参与大商所交易的产业客户数量和产业客户日均持仓量同比分别增长21%和37%,越来越多的产业企业在大商所的宣传和带动下,萌发出了合理规范有效利用期货衍生工具管理生产经营风险的宝贵意识。
为了让更多产业客户了解期货市场、应用期货工具,大商所通过“DCE·产业行”“龙头企业一对一”等品牌活动,有重点、有节奏、有体系地深化产业服务。2023年,大商所累计在全国举办了近1600场“DCE·产业行”等市场活动,充分发挥140家产融基地“大手拉小手”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企业培育企业的良性局面。与此同时,大商所还通过持续开展“企业风险管理计划”,为600余家企业尝试应用期货衍生工具管理生产经营风险提供了实践平台。
大商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程伟东表示,下一步,大商所将坚持产品创新和合约优化并重的原则,持续做好市场建设,扎实开展产业服务工作,帮助包括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在内的各类实体企业正确认识期货市场的功能作用,将期货衍生工具合理规范有效地融入日常生产经营,努力打造为产业而生、随产业而动的市场生态,更好地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期货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