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万物——中国非遗与当代设计展”在巴黎展现“中国创造”新名片

2024-07-09 11:37:42 作者:张百慧

在巴黎市中心的装饰艺术博物馆内,一幅苏绣版本的《蒙娜丽莎》与隔壁卢浮宫博物馆里的达芬奇名作相映成趣。多年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用针线还原了油画中细腻的人物神态和复杂的光影转换,同时赋予了这幅作品梦幻而神秘的东方气质。如今,这幅作品跟随“新生万物——中国非遗与当代设计展”来到法国,向海外展现中国非遗的精湛技艺和无限可能。

235038032955518976.jpg

苏绣版本的《蒙娜丽莎》正在巴黎市中心的装饰艺术博物馆内展出,与隔壁卢浮宫博物馆里的达芬奇名作相映成趣。(主办方供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着人类的创造性劳动。本次展览聚焦中国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的创新碰撞,由阳光媒体集团和中国国家品牌网联合主办,于7月6日正式揭幕。展厅以“金木水火土”五行概念为线索,在对应单元展出花丝镶嵌、木作竹编、制茶、酿酒、陶瓷、纺织刺绣等手工艺创造。近百件展品中不仅包含古老的中国非遗工艺品或仿古作品,还大量展现当代中国设计师新颖前卫的设计理念和杰作。

运用花丝镶嵌等技艺复刻的明万历金丝翼善冠、融入非遗盘扣工艺的西式风格纯白重缎礼服、用以体验中国古建筑营造技艺的榫卯积木、采用现代简洁设计语言创作的犀皮漆书桌……穿梭在古今交错的中国手作工艺品之间,法国设计学院主席安妮-玛丽·萨尔盖伊不禁为中国人的创造力“点赞”。“创造是一种实用之美。”她感叹道,“中国设计师用现代化的语言呈现古老的非遗技艺、为明天的生活服务,从而让先人的智慧结晶成为永恒。”

235038034654212096.jpg

图为在“新生万物——中国非遗与当代设计展”的“土”展区展出的晋江纺织服装。(主办方供图)

颇具“动感”的展陈方式是本次展览的“点睛之笔”,现场摆脱以往非遗和设计展以静态产品为主的展陈模式,大量采用多媒体、人工智能等形式,呈现沉浸式、互动式的活态展览。例如,利用苏绣交互程序《骷髅幻戏图》演示完成该作品时的针法运动轨迹,播放古代画作《唐人宫乐图》《兰亭修禊图》的动画来展现中国古人生活中的饮茶文化,现场还设有茶艺、漳州木版年画等互动体验活动。

法国民众弗兰克·贝奈姆表示,这次展览让他发现了中国文化的更多侧面。“现场的科技手段展现了非遗技艺与古代和现代生活的联系,也让人读懂了中国人的生活情趣和生存智慧。”

235038036357099520.jpg

图为在“新生万物——中国非遗与当代设计展”的“水”展区展出的福鼎白茶和《唐人宫乐图》动画。(主办方供图)

“这种表现方式让观众能够了解中国非遗背后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创作的过程和承载的生命情感。”本次展览联合策展人、阳光媒体集团董事长杨澜解释说。谈及办展初衷,杨澜表示长期从事国际文化交流的她一直“心有不甘”,因为很多人认为“中国制造”等同于大规模的工业化复制,甚至认为中国缺少原创,但事实并非如此。

“中国新一代的设计师正在崛起,他们师古但是不拘泥于古,以开阔的视野和多元化的表现手法,在当代语境中进行个性的表达,打造新的生活美学,也重新定义中国创造。我希望通过中国非遗和当代设计,展现中国当代的原创能力,这也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变成创新和创造大国这一过程的国际化表达。”她表示。

235038038114512897.jpg

图为展览联合策展人、阳光媒体集团董事长杨澜与运用花丝镶嵌等技艺复刻的明万历金丝翼善冠。(主办方供图)

作为最早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国家之一,中国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和传承,近年来颁布实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建立健全非遗保护传承制度体系,探索传统非遗连接现代生活的路径,涌现出大量针对非遗等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成果。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处参赞王茵在展览现场表示,今天的展览集中展示了中国的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成果,通过当代设计让古老的传统技艺“焕发新生”,在巴黎奥运会举办前夕,向来自世界各国的参观者展示中国非遗的生命力、中国设计师的创造力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作为2024年中法文化旅游年项目,相信本次展览将进一步密切中法人文交流,成为中法建交60周年独具特色的文化注脚。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刘明月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