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1938年拍摄的延安 资料照片 下图:2021年4月22日拍摄的延安市 新华社发
1940年6月8日上午,陈嘉庚一行离开延安。 短短的8天时间,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84年过去了,他的预见一一实现,其“胆识和灼见”令人敬仰。
预见延安将成“热闹都市”
据史料记载,初到延安,陈嘉庚一行沿唯一的一条南北公路步行穿过延安城,目睹“城内沿街店铺多有倒塌,少有人迹。”之后,他了解到,自1938年敌机多次对延安轰炸后,仅存一些偏僻的小平房,边区政府担心敌机再来突袭,造成百姓伤亡,就协助百姓全部搬离平房,转移到城外的窑洞内居住。陈嘉庚登高远望,看到延安城被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三山环抱,“形势优美伟壮”,但“山下房屋圮坼,遂叹兵燹之祸”,因此伤感落泪。陈嘉庚后来在《南侨回忆录》中写道:“他日全城市区商店住家重新改建,若依新加坡科学化建筑法,通盘计划,注意卫生,每间屋长至多一百尺,屋后不许相接(屋后如相接,必闭塞空气,关系卫生甚大),须留通路至少十尺。不但天然人工两俱美妙,而住民更可享健康长寿之无穷幸福。以陕北土地之广大,将来南北交通便利,延安城在中心要区,他日可成为热闹都市,居民增至数十万人以上,实意中事……”
可见,延安一行,陈嘉庚先生不但准确预见了中国的未来,还给新中国的延安城市建设画出了蓝图。“用情之深、用心之细,令人动容啊!”延安西北局革命旧址管理处讲解员罗玉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陈嘉庚先生对延安人民的关心和大爱。”
为新中国建设事业鞠躬尽瘁
1950年前后的近半年时间里,陈嘉庚先生远赴全国近三十个城市参观考察,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首次以全国政协常委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身份在国内考察,并将考察结果和提议以书信形式及时反馈给党中央,其中多涉及“教育、交通、城市建设”等民生问题。
1955年8月2日,陈嘉庚开始了自己的“祖国万里行”计划,他深入东北、华北、西北、中南地区,北抵新疆,南至海南岛,共参访了16个省市自治区的上百个城市,并于9月再次来到延安,把15年前走过的地方重走了一遍,“故地重游,感慨万千!” 这次出行,他写下15条提议,“每议均有重视或落实,实乃人民福祉!”时年,陈嘉庚先生已82岁高龄,“拳拳爱国心,山河皆可鉴啊!”
在他的援助和参议下,厦门大学建南楼群、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以及高集海堤、杏集海堤、鹰厦铁路等国家重点项目相继实施。为新中国建设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时代的“延安答卷”
84年过去了,斯人已逝,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虽然地处西北,发展条件相对较差,但延安人民时刻牢记“延安精神”,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把延安建设成如今美丽温馨的幸福家园,递交了一份完美的“延安答卷”。
据了解,截至2023年年底,延安市常住人口已超过226万人,企业6.23万户,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7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6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108元。延安俨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宜商、宜居”的现代化城市。
目前,延安市正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同时积极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和创新平台,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7月9日上午,雨后的延安城格外翠绿,鸟鸣婉转,清凉惬意。杨家岭革命旧址前的一处广场上,一群鸽子围着晨练的市民飞舞,还有一些飞上游客肩膀或者手上,引得众人纷纷拍照。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84年前的那场晚宴已成为一段红色经典。
来源: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