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药贩子通过“高价回收”诱导参保人参与药品买卖,从他们手中回收享受医保报销后的药品,改头换面再次销售,以赚取差价。回流药买卖侵蚀国家医保基金,影响消费者用药安全,还可能涉及非法制药乃至制毒,近年来被严厉打击。日前有媒体实地调查发现,回流药黑产链条上的人们不断以更隐蔽的方式“反侦察”,与监管部门玩起“猫鼠游戏”。记者走访了约20家药店,至少有8个涉嫌倒卖回流药。
而无论是2023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增幅大于收入增幅,医保支付压力渐增,还是随着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改革稳步推进,医院、药店、诊所,甚至线上都能买药并医保报销,便捷参保人的同时风险敞口也更大,都决定了须提升对回流药买卖等骗保行为的打击质效。
首先要防住“家贼”。高层级药贩子主要从医疗机构、医生等渠道批量套取医保药,低层级药贩子则直接面向零散参保人收药。依照现有规定,直接销售、间接辅助销售回流药均属欺诈骗保行为,如涉案金额较大、情节严重,还可能构成诈骗罪而锒铛入狱。一方面,要让“家贼”不敢帮助药贩子套取医保药;另一方面,对于部分参保人由于认识不足而行差踏错——如药开多了或快过期,有人认为闲着也是浪费、扔了又太可惜,于是卖出去补贴家用,殊不知成为药贩子的帮凶——则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医保意识。
其次要有力有效打击药贩子。“两高一部”公布的打击回流药骗保犯罪典型案例中,马某雨多次使用赵某某等11人医保凭证虚假就医、倒卖医保药品,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3个月,明确了对药贩子重拳出击的司法导向。值得进一步思考的是,如报道所指出,一些小药贩很难被发现,而当记者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药品销售问题后,对方表示,由于案源多,人员少,无法对每件举报案例都立案调查或现场核查。综合各职能部门办案人员的说法,目前执法部门主要通过关联凭证来判断一款药品是否回流,也并无直接核验的技术手段。
将药品从生产、流通、销售到购药者信息全部纳入电子化监管,用电子监管码防止医保药二次销售,理论上能够解决上述线索发现难、人手不足等难题。但事涉生产企业、流通企业、药店等多方面,如何提高相关单位参与积极性是个问题。从医保药耗追溯码采集与应用试点情况看,有地方通过正向激励与负面考核相结合,破解相关单位数据上传动力不足、采集质量不高等痛点堵点。国家医保局也正积极探索开发“倒卖医保药品”大数据监管模型,将来会在国家层面上作部署,跨省倒卖医保药或将无所遁形。
最后,各地医保报销政策存在差异,是回流药产生的根源。长期来看,不断缩小报销政策差异,尽可能满足参保人需求,才能压缩相关黑产空间。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