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金融强国目标,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是我国未来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会议指出“做好金融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银行理财作为金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业务的定位至关重要,尤其是银行理财在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的背景下,正确的定位,对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银行理财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与发达国家的财富管理市场不同,我国居民资产中以房地产为代表的非金融资产占比较高。房地产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整体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在居民资产配置中占比接近70%(黄昕彦,2022)。但是不断升高的房价也积累了巨大的泡沫和风险,为了确保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平稳发展,中央确立了“房住不炒”的基本原则,房地产市场过分炒作的问题已经大大缓解,未来居民的资产配置将会迎来重大的结构调整和变化(郭翔宇和曲悦,2022),金融资产将会成为重要的增长点,我国资产管理机构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机遇。银行理财作为居民进行金融投资最重要的手段,发展潜力巨大。
但是,另一方面,银行理财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银行理财客户是由存款客户转化而来的,风险偏好较为一致,并且整体风险偏好较低,难以承受市场的波动。资管新规实施以后,理财产品开始了净值化转型之路。随着理财产品的净值化改革,理财产品底层资产的价格变动会实时反映到理财产品的收益上,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产品净值的波动。尤其是2022年年底,债券市场的波动,给市场带来不小的冲击。产品管理模式的转变,叠加市场的剧烈调整,对理财客户形成了强力冲击,同时也对理财市场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银行理财的定位进行清晰的界定。理财产品如果没有做好自身发展和产品的定位,就难以在资管行业的发展中,寻得立足之地。
提高银行理财的战略定位
作为金融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也要坚持党的领导,不仅要遵循业务规则与风险管理,更要坚持政治性、人民性。
(一)坚持服务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优化金融供给的比例和结构(黄益平,2020),银行理财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我国社会融资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贷款一直占主导地位,直接融资比重相对较低,尤其股权融资是金融发展短板。根据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社会融资总规模378.09万亿元,直接融资占比29.7%,其中政府债券69.79万亿元,占比18.46%,企业债券融资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合计42.54万亿元,占比11.25%。
融资模式的形成和经济结构的发展,是与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密切相关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工业生产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积累了大量的固定资产。以贷款等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模式,采用抵(质)押贷款方式向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适应了这种经济结构下企业融资的需求。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新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尤其是高新技术的初创企业,虽然缺乏大量的固定资产可供抵(质)押,但是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和发展前景,是未来经济发展和行业演进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以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等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就能发挥其独特优势,找到用武之地。
银行理财投资的资金可以按照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因此在资金属性上与银行表内贷款具有了本质区别,这也注定了银行理财资金可投资范围更加广泛。银行理财底层资产可以覆盖不同的资本市场,涵盖了存款、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权益类资产、金融及衍生品资产、境外资产等,为以新技术、新业态等为代表的实体经济融资提供更多支持。根据中国理财网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银行机构和理财公司共投资资产规模27.7万亿元。如此体量的资金规模,可以在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方面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
支持实体经济是金融机构的天职,银行理财也不例外,而且银行理财在经济结构转型时期能够更好地发挥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传统的经济以煤炭、钢铁、房地产等为主,传统的信贷以固定资产为基础,以抵(质)押贷款的方式向传统行业提供融资服务,符合金融行业发展的特定阶段。但是随着经济结构转型,我国确定了以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为经济转型和发力的方向。这些高新技术企业正处于行业的初升期,有的是缺乏固定资产,有的是无法用传统信贷模式衡量和计量的技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需要新的融资模式来满足需求。
银行理财公司在完善投融资体系方面有天然优势。一是从资金属性来看,理财资金来源于募集资金而非信贷资金,可以根据客户风险偏好进行差异化投资。可以通过债权、股权、衍生金融产品等多种方式,为企业提供差异化的投融资服务,也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收益需求。即使是债权投资,也可以根据客户风险偏好进行分层投资,为更多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二是银行理财公司背靠母行资源,与行内行外关系密切,可以联合表内信贷、表外资管资金等为企业提供综合化、个性化的融资解决方案。三是理财公司成立后,投资范围更加宽泛,可以直接参与股票市场和非上市公司股权,一方面为上市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为股市提供增量资金;另一方面也能在非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方面为一些初创的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根据中国理财网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股权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19万亿元。除此之外,对于绿色、“三农”、小微企业等特殊群体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加,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发展、绿色环保等、专精特新国家重大战略主题的投资力度也在不断增加。
银行理财要坚持服务人民
金融工作的人民性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服务于最广大群众的利益,为实现共同富裕发挥积极作用。银行理财业务属于金融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坚持人民性的基本原则。一方面,需要坚持普惠投资,降低投资门槛,让更多的普通投资者都能有资格参与理财投资,分享资本市场的红利。另一方面,要守住风险底线,切实保护好投资者的利益。为居民财富保值增值提供金融服务,是体现理财业务人民性的重要表现。
(一)坚持普惠投资
理财公司是连接实体经济和理财客户的中介,可以说是“一手托两家”,一边是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一边是理财客户的增值保值需求。理财公司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服务百姓大众。从理财业务发展的背景看,银行理财业务就是伴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和个人财富的增加而产生的,居民财富的增加带来了居民财富管理意识的觉醒,银行理财的产生和发展恰恰适应了这种需求的变化。理财业务从本身来讲,在服务普通大众客户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一是投资门槛低。目前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门槛是1元起投,和公募基金的认购门槛一样,远低于房地产投资或信托投资等投资品种。所以银行理财具有明显的普惠性特点,成为推动居民财富保值增值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二是投资风险小。银行理财投资渠道包括债券资产,风险水平较低。目前市场上的发债主体整体信用水平较高,市场对于违约债券高度重视。因此,相较于其他的投资品种,银行的理财产品风险水平较低、风险可控。三是资金流动性高。相较于其他投资品种,银行理财投资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并且整体的封闭周期较短,对于具有流动性需求的客户而言,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理财产品普惠性、安全性和高流动性的特点,使其成为吸引客户的重要因素。
资产管理业务不是普通客户难以享受的金融服务,理财业务必须坚持服务大众的基础定位,通过给大众客户提供低门槛、普惠性的金融理财服务,为实现居民财富保值增值和实现共同富裕发挥积极作用。
(二)守住风险底线
银行理财客户对风险容忍度较低,属于风险厌恶型的投资者。银行理财的客户是从原有的存款客户转化而来,在长达十几年的投资中享受了刚性兑付模式带来的“红利”,即以较低的风险承受,获取了相对较高的收益。但是随着理财产品净值化改革的推进,理财产品的收益将会随底层资产的波动而波动,整体风险在放大。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稳定负债端资金来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银行理财必须做好风险把控。在把控风险上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坚持收益风险相匹配的原则,银行理财客户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弱,不能忍受产品收益的回撤(卜振兴和赵向永,2021),但是同时也对产品收益水平的要求不高,理财机构要坚持风险收益匹配的原则,将风险和波动控制在合理区间。正如邮储银行立行时提出的口号,“人嫌细微,我宁烦琐,不图大利,但求稳妥”(顾君,2022)。二是坚决防止触犯合规底线。合规指标是理财公司经营的底线,理财机构要坚持风险合规意识,“刀刃向内”,做好自纠自查,坚决避免触犯合规底线。三是坚决避免各类投资信用风险的发生,对于理财产品而言,信用风险的冲击是致命的,理财公司要做好信用审核和风险识别,对于高风险行业和高风险主体做好规避。同时要关注宏观政策导向,积极投资于政策鼓励的领域和方向,而对于国家要求规避和退出的领域坚决退出。四是合理控制市场波动风险。理财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任何的产品净值回撤都会给理财客户带来较为负面的体验,理财公司要运用底层资产、估值技术、衍生工具等手段,降低产品收益波动,给客户带来更好的购买体验。
银行理财作为财富管理机构的一员,要始终把投资者的利益和财产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牢牢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牢记受人之托、忠人之事。通过多元化的产品和特色化的服务为居民和企业实现财富保值增值服务,发挥价值创造功能。
银行理财业务要体现专业性
作为独立的资产管理机构,银行理财不仅仅要实现物理上的分割,更要在经营和管理模式上与母行有所区别,实现从信贷思维向资产管理的思维转变,从信贷利差收入模式向管理费收入和业绩分成转变,从总资产的信贷提供向轻资产的资产管理转变,这才是体现理财公司专业性的重要表现。这里面既涉及投资管理模式的转变,也涉及业务能力的提升。
(一)创新管理理念和模式
理财公司的成立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一次行业的重要变革,因此,从经营和管理理念上要进行创新和改革,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需要(卜振兴,2020)。理财公司的成立对于行业发展和商业银行而言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从行业发展来看,理财公司的成立有助于推动行业转型,实现净值化,推动资管行业的转型升级。从商业银行来看,理财公司的成立有助于推进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是市场化改革的试验田,也是创新转型的开拓者。因此,理财公司要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力度。市场化改革不仅仅是管理体制的改革,也是理财公司的自我革命。可以说任何机构和组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效率低下和相互推诿的问题,市场化改革的目的就是通过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的手段,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提升组织效率,更好地实现组织计划和目标。市场化改革有助于提升理财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效率,是实现理财公司长期进步的基础。市场化的本质是激励,是解决好权利与责任的问题。很多理财公司成立后,都在积极探索市场化改革的路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产品端,需要实现由类存款向理财的专业化转变。传统理财产品在刚性兑付背景下具有存款特征,这是难以适应行业未来净值化发展需要的。理财产品要真正实现专业化,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工作重心应该从此前的产品结构向客户需求转移,不断设计和研发适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在投资端,需要实现从单一资产配置向大类资产配置的转变。理财的负债久期虽然比保险资金短,但是明显长于公募基金,尤其是多资产配置可以平抑权益资产的高波动特性,平滑收益率,这是银行理财的核心优势。银行理财要通过大类资产配置平滑产品收益,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要进行探索和验证,找到更加适合理财产品收益要求的资产,同时也要体现出银行理财的差异化特征。
(二)提升专业能力
理财公司作为受高度监管的资产管理业务主体,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法人地位意味着理财公司在业务运作方面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但同时也对其专业性提出了挑战。在自主能力提升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提升业务管理的专业性。从国际经验来看,先进的资产管理机构具有明显的特点:一是具有专业化的人才队伍,高投入、高产出,人均净资产收益率(ROE)高。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为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具备强有力的信息系统和数字化工具支撑。智能化的投顾和决策系统、实时的风险识别和监控系统、完善的流程审批系统不仅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率,也提升了投资管理能力。可以说,人才和系统两方面建设将构成理财公司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基础。但是,目前国内理财公司在这两方面的矛盾都很突出。
不断提升理财公司的专业性,需要从体制机制等方面做好保障。一是建立更加高效的组织架构体系。专业化的资产管理机构需要匹配更加高效的组织架构体系,从而实现决策流程、业务流程和风控流程的科学化,为提升理财公司的专业性打好基础性的制度基础。二是实行更加科学的激励机制。专业化的资产管理机构需要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和系统配置,而打造专业型人才队伍的关键就是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要通过科学的激励机制,激发机制创新、流程创新、产品创新,不断打造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和先进的系统配置。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博士后、高级经济师、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协会特邀研究员;本文为作者的学术思考,不代表所在单位观点)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