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鸟瞰图。
杨凌种业国际大厦。
第三十届杨凌农高会现场。
先正达集团中国(杨凌)育种技术中心。
陕西杨凌综合保税区。
盛夏时节,走进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教稼园内的后稷雕像巍然耸立。
相传,四千多年前,农业始祖后稷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启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
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经历了从乡间小镇到农科新城的华丽蝶变。
1997年7月29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正式成立。从此,杨凌肩负起支撑和引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国家使命。
今年,杨凌示范区迎来设立27周年。
不负厚望如山的国之重托,杨凌绘就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发展画卷,以中国农科城、世界农业会客厅的姿态,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的先行之路。
向新出发,追新而行。
藏粮于技看杨凌,陕西农业在全国树起来看杨凌,农业对外开放看杨凌。
在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温室大棚内,在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展厅中,在黄土高原上试验示范基地里,在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看见杨凌的育种力量,看见农科城科技示范推广结下的累累硕果,看见杨凌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上合组织成员国开出的绚烂“农科之花”。
二十七载栉风沐雨。杨凌,肩负国家使命,阔步前行。
2019年6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在陕西省设立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加强同地区国家现代农业领域合作这一倡议。5年来,杨凌示范区充分发挥“培训、交流、示范”主体功能,构建“一基地多平台、一中心多园区、一院多所”平台体系,相继建成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20个境内外实训基地等平台载体。先后承办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中国—中亚农业部长会议等多边机制性活动,为上合组织国家培训农业官员、技术人员2200多名,举办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农业技术远程培训讲座41期,4.2万人次在线参与学习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为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建成全国首个服务于农业产业的综保区——陕西杨凌综合保税区,并以此为基础创新推进国家(杨凌)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药用植物进境绿色通道等对外开放平台建设。作为全国唯一的农业特色鲜明的自贸片区,挂牌7年来,杨凌已累计形成70多项系统集成性较好的创新案例,其中7项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15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17项案例被评为全省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营商环境建设成绩斐然。2023年,杨凌示范区进出口贸易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进出口总额10.88亿元,同比增长28.76%。
杨凌示范区积极促进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农业合作,加强技术输出援助,先后派出73批次、190余名专家团队,赴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上合国家,通过合作建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加快推动我国优势农业技术“走出去”。目前,杨凌示范区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在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建成了10个境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完成了115个优良农作物品种的品比试验和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辐射面积达3000多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示范效应。
先正达杨凌技术中心成立于2019年,是先正达投资约3.45亿元建设的种质创新和新品种一体化研发平台。该中心建有国内分子检测能力最强、检测速度最快的高通量检测平台,已实现每年数千万数据检测通量,单日检测通量达数十万。
随着杨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先后招引落户了先正达、麦肯、万达等优质企业和项目,科迪华、江苏大华等一大批种业头部企业也聚集而来,为示范区履行国家使命、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2023年,杨凌示范区新登记经营主体数3784户,同比增长11.95%,每平方公里经营主体达189户,位列全省第二,新增涉税经营主体2376户,同比增长14.78%。
杨凌农高会创办30年来,始终秉承服务“三农”的初心,办会规模逐步扩大,层次和水平逐年提高,农业国际合作不断深入,累计吸引了来自全国34个省(区、市)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以色列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家涉农企业和科教单位参展,3000多万客商和群众参展参会,参展项目及产品超过18万项,累计促成投资与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近几年,每年参展参会人数均在150万人次以上,已经成为“专家教授认可、农业企业信赖、广大农民喜爱”的农业科技盛会,成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的重要平台和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被誉为“中国农业的奥林匹克盛会”。
杨凌是中国四大种业创新基地之一,育种水平全国领先。多年来,审定通过的1100多个新品种被推广到23个省区,小麦和玉米系列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8.5亿亩、增产430亿斤。推动形成了我国玉米第四大产区——西北产区。连年举办跨省区新品种观摩会,在中西部主粮产区建立了40个良种良艺示范园,辐射带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小麦赤霉病和条锈病防治技术世界领先,使全国小麦条锈病发病面积降低51%,每年挽回小麦损失40多亿斤。杨凌累计建成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350个,年示范推广面积超过1亿亩,形成了科技助力产业振兴的良好机制。
杨凌农科城马拉松赛创办于2015年,已成功举办10届,有近20万名跑友奔跑在杨凌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杨马”先后跻身全国九大马拉松锦标赛、中国田径协会A类金牌赛事、世界田联标牌赛事之列。如今,“杨马”并不仅仅只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它更多地融入了杨凌传统农耕文化的元素和现代旅游的符号,让来自国内外的参赛者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底蕴和温度。杨凌农科城国际马拉松赛与杨凌农科城自行车赛、杨凌网球系列公开赛、杨凌水上系列赛事已经形成“跟着赛事去旅行”的品牌效应。随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杨凌现代农业创新园、杨凌田西村“梦里田西”乡村旅游等农文旅项目融合发展,杨凌已经形成省内外游客自驾游、周边游、研学游的首选打卡地。
杨凌渭河综合整治工程自2011年启动实施,充分融入农耕文化、水文化,建成两级景观蓄水区,水面面积约5500亩,滩地生态公园约1000亩,配建各类体育设施场地5万平方米,形成了独具杨凌特色的渭河生态景观,对提升杨凌城市品位、加快推进“园林杨凌”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先后被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如今,杨凌渭河湿地公园满目翠绿、风景秀美,渭河杨凌段良好的水质吸引了120多种野生水鸟在此聚集,有记录的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就有大鸨、白鹳、黑鹳等四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鸳鸯、白琵鹭、反嘴鹬等,更有朱鹮这种国宝级鸟类饮水、觅食、嬉戏。昭示着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明显,“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治理成效在渭河杨凌段得到充分体现。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