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铜川市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扎实有效落实各项政策举措,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二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步回升,好于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8和2.5个百分点。
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坚持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责任体系,强化政策供给和偏离度管理,建立重点企业、减产企业、新增产能项目、培育规上企业“四张包抓清单”,强化“一对一”包抓指导服务,落实企业科技创新、制造业发展等政策资金,兑现工业企业稳产增产奖补资金,有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上半年,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9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2.74亿元,增长5.8%,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0.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2.33亿元,增长8%。
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持续深化拓展高质量项目推进暨招商引资年活动,坚持集中开工、观摩点评、专班推进等机制,认真落实“四个一批”项目动态管理,以“五抓五比”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全市在库管理谋划储备项目321个,计划总投资1600亿元。聚焦铝及铝合金、汽车零部件、光电子等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精准制定招商目录和招商路线图,新签约合同项目137个,已开工115个,开工率83.9%。市级领导包抓推进34个重点项目,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对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上半年省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分别达到80%、87.3%。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6%,其中民间投资、工业投资、社会资本投资分别增长48.3%、33%、47.3%。
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坚持把铝及铝合金产业链作为产业转型升级主攻方向,高标准筹备今年铝产业发展大会,全面加快3万吨精铝及高纯铝、5万吨铝基新材料等15个项目进度,上半年电解铝产量达到15.29万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其中非能工业增长15%,贡献率达到91.4%;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7.5个百分点,其中医药、食品、装备制造三大接续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5.7%、14.6%、7.2%。全市4条重点工业产业链增加值合计增长14.9%,其中光电子产业链增长33.2%,新型建材及先进陶瓷产业链增长11.6%,汽车装备配套产业链增长2.5%,铝及铝合金产业链增加值增长20.1%。
消费潜力加快释放。持续深化“秦乐购”促消费三年行动,因地制宜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消费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2%,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3%。零售、餐饮消费市场保持活跃,销售额和营业额分别增长18.5%、9%,增速较一季度分别加快10.8、6.71个百分点。成功举办2024“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陕西省主会场活动,组织开展大樱桃采摘旅游季等文旅融合活动,并赢得一致好评,旅游专列常态化+直通车全面开通,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增长27.8%,接待国内游客总花费增长35.23%。
创新赋能产业发展。积极发挥秦创原“三项改革”成果转化试验区优势,积极对接高校院所,推动7个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实施,征集2024年度技术创新中心项目5个。印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获批成为全省首家省级农高区。隆基绿能12GW单晶电池项目光电转化率等各项指标参数行业领跑,将成为全省电池行业首个废水“零排放,全回用”标杆工厂。1-5月全市规模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6.2%。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持续深化普惠金融改革试点,积极为民营企业选聘“金融服务员”,组织开展“金融服务进园区进企业”活动,上半年全市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分别增长8.9%、7.6%;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45.04%,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15.2%。纵深推进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以“四深化四提升”为抓手,聚焦企业关切、项目需求,策划推出32项具体优化措施和18项创新做法,持续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精准用力、优化提升,上半年全市经营主体满意率达到95.42%,位居全省第四。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全面实施“雁翔铜川”精准就业创业服务行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540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91亿元,城镇新增就业444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74.12%、108%。随着相关稳就业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岗位供给渠道不断拓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2%、7.2%。夏粮中小麦、油菜产量分别增长3.7%、3.9%;经济作物中水果、菜菌、中药材产量分别增长5.9%、4.5%、20.1%。上半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7%。全市安全形势总体平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截至7月27日优良天数147天,同比增加13天,PM2.5平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7.3%,空气质量位居汾渭平原15市区和关中片区第一。
来源:西部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