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以下简称“期货和衍生品法”)正式实施两周年。近日,国投安信期货党委书记黄军书表示,随着期货和衍生品法的出台,以及配套细则的相继推出,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两年来,期货市场在法律保障、创新活力、交易者保护,以及国际化业务等方面均有显著成绩。
四方面表明行业进入新阶段
两年来,期货市场在期货和衍生品法指引下取得诸多成绩,同时,行业自身也进入新阶段。在黄军书看来,两年间,期货市场取得诸多新成绩,具体表现在:一是法律基础坚实,市场规范化水平提升;二是市场创新活力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三是交易者保护力度加大,市场运行效率提升;四是国际化进程加速,行业对外开放程度提升。
事实上,近两年我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速度不断加快,主要体现在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可参与相关期货、期权合约交易的品种增多,及特定品种和外资独资机构增加等方面。截至目前,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可以参与的期货、期权合约品种共有46个,近两年增加豆粕期货和期权、集运指数期货等在内的境内特定品种15个。
两年来,期货市场创新发展提速,期货和期权新品种加速推出,品种数量显著增加,现已覆盖了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航运、金融等国民经济主要领域。黄军书认为,期货品种的数量扩容、功能发挥和市场运行,主要有几方面体现:一是期货品种的数量扩容使相关品种板块、产业链的衍生品体系更加完整,丰富了期货市场的产品线,充分满足了相关产业的对冲风险需求。二是期货品种在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方面发挥的功能日益强大。自2022年12月以来,工业硅期货与期权、碳酸锂期货与期权连续上市。三是为金融市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工具。四是期权品种上市速度的加快,使企业精细化、个性化的风险管理有了更多的实现途径。
以资管和风险管理业务为双驱动
现阶段,期货资管和风险管理业务成为期货公司争相竞技的主要业务,同时也是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之处。以资管业务为例,经过12年的发展,目前机构在该业务发展呈现明显头部特征,而风险管理业务也出现差异化趋势。
“期货资管和风险管理业务的成绩和挑战均较为明显。”黄军书认为,期货资管业务发展12年,管理规模一度达到3600亿元以上,可投资的范围包括期货、期权、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等,但也暴露出了若干问题,例如总规模在整体资管市场占比仍然较低,人才储备也不足;此外,自主管理能力相对有限,投资策略较为单一,类通道产品较多且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在风险管理业务方面,黄军书介绍说,随着我国期货行业的蓬勃发展,风险管理公司资产规模不断扩张,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卓有成效。此外,风险管理业务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服务“三农”等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带来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与之相对应的是,虽然期货和衍生品法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法律基础,但具体细则仍需不断完善;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需要加强对衍生品业务的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建立覆盖新产品与交易准入、策略管理、交易执行等全流程的风险管理体系。
期货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黄军书看来,期货公司未来应聚焦主责主业,围绕“强监管、防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全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提升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未来,监管政策将逐步完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品种上市速度与国际化进程推进速度加快,期货公司要积极布局金融科技,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融入“期货力量”。
(来源:证券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