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深入贯彻落实陕西省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着力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中“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难题,持续放大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效能,不断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取得明显成效。
“‘三项改革’政策的实施,让我们的专有技术和高价值专利能够走出实验室,顾虑更少了,信心增强了,从而能更好地将科研成果在市场上得到应用,为社会创造价值。”杨凌铱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褚佳说。
褚佳在杨凌转化的是“微藻生物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她带领团队研发的微藻和微生物菌剂产品,主要用于水体改良,土壤修复等领域。目前,他们的产品已经在山东、河北、辽宁、新疆等地进行推广。
“三项改革”的加速推进,让杨凌的科创生态更加优化,科创体系更加完善,科创效能更加凸显。
“定制化”举措激发科技成果转化活力
“科研推广型教师是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产业发展需要,长期致力于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研究,以在科技成果推广一线工作的时间、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开展技术培训、推广技术成果以及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主要条件,重点评价教师主推品种、技术、面积、效益等方面的工作业绩,目的就是要建立一支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高素质科研推广队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李文华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张宗勤就是“三项改革”的受益者。以“西秦农人”为网名活跃在各个葡萄类新媒体的推广工作人员张宗勤,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可复制推广的“合作社+”“龙头+”“抱团+”“三产+”4种模式,被誉为葡萄种植活字典,对当地农业生产起到重要指导作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2022年晋升为推广研究员。
职称评聘和岗位晋级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单列“推广系列”,实现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打破“岗位壁垒”,可以“先评后转”,也可以“先转后评”。
一直从事白菜新品种选育及其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工作的惠麦侠老师“先转后评”,从教学科研岗位转为科研推广岗位,依托太白蔬菜试验示范基地,审定(登记)大白菜新品种 10 个,集成并示范推广了十字花科蔬菜漂浮育苗等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技术应用覆盖整个太白蔬菜产区,年辐射推广 15 万亩以上,推动当地政府与学校建立太白高山蔬菜研究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晋升为推广研究员。
……
为了进一步畅通发展通道,西农大科研推广岗位教师可参加专业技术职务十一级到二级岗位的评聘,与其他类型岗位教师职级评聘相同。此外,该校进一步完善绩效奖励办法,增加产业贡献、科研产出、人才培养指标的核算分值,突出质量和贡献导向,每年设500万元的推广业绩专项奖励绩效;设立“社会服务贡献奖”,对推动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乡村振兴做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予以奖励;学校表彰奖励单设推广先进个人奖项。每年设立推广专项300万元,支持科教人员深入推广一线开展科技推广工作。
近年来,西农大科研推广岗晋升正高级职称12人、副高级职称5 人、中级职称2人,有3位科研推广岗位的二级教授,大幅提升了科研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获得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吸引更多人员走上科技成果转化一线。
“好模式”让科研成果从“小抽屉”走向“大市场”
对于省杂交油菜中心而言,如何让科研人员的成果能够走出去,让科研人员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让好种子惠及更多农户?修好这条“高速路”是他们不断探索的问题。
多年来,他们通过搭建平台、科企对接、精准研发,多地展示新品种,多方组织观摩推介会,加速科技成果从“笔架”到“货架”。同时创新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探索推行了“首次付费+逐年技术提成”方式,加速科技成果从“0”到“1”再到“N”的转化。
近年来,已成功转让品种24个,形成“育成一个、转化一个、走俏一个”成果转化格局,树立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典范。
“我们中心育种研究室主任董育红选育的‘秦优1618’油菜新品种,2018年年底转让给陕西荣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企业强有力的推广下,连续三年入选国家农业主导品种,目前在全国累计推广800多万亩,年推广面积在200多万亩,推广面积正处于上升阶段。仅这个品种,去年给选育人员带来100万元的技术提升,累计带来近300万元的技术提升。”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主任穆建新说。
“三项改革”为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赋能
7月19日,位于杨凌工业园区的陕西秦岭七药协同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一场招商会议正在火热开展。这已经是7月份第六次举办的招商会议了。仅一个月时间就吸引了全国各地上千家门店的咨询合作。
作为落户在杨凌的秦创原农业板块发展的企业,近几年,在西北大学博导教授王永华的带领下,已经研发出九为神农中医药大模型TCM-AI Robot。
“国家现在大力提倡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把多项技术、多个领域相结合,整合中医药大数据,创新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了国际上首个中药新药智能开发科研平台和中医全息虚拟人系统。这些集成应用,对药品的科学使用、临床监管、中医药传承创新等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王永华说。
王永华告诉记者,公司得以快速发展,离不开西北大学和杨凌示范区的支持,在研发期间,示范区给予了他15万元的种子孵化项目支持,为他们发展壮大增添了信心和动力。
因“三项改革”带来的变化不仅仅在企业发展领域,一批批项目也在加速落地。2022年以来,种子孵化共立项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和团队的33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立项资金320万元。通过实施种子孵化项目,一批优质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杨凌并快速发展,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增强,科技成果“不敢转”“不想转”“不能转”的难题正在逐步破解。
得益于“三项改革”政策牵引作用,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活跃度明显提升。2023年,示范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14亿元,较2021年增长240.6%,两年来新增孵化载体6个,组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40支,常态化举办“三项改革”项目路演、校企对接等260余场次,孵化培育创新创业团队超过200家。
下一步,杨凌示范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建立重大科技成果和技术需求“两张清单”,筛选可转化科技成果,使科技成果择优尽转。同时,建设一批通用性、行业性科技创新共性平台、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开展技术成熟度评价、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和小批量生产,推动科研成果加速转化。
来源:杨凌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