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至7日,2024全国石油化工行业经济形势分析会在西安召开。会议期间,在上期所举办的原油及成品油市场形势研讨会上,业内人士深入探讨了我国石化行业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傅向升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石化行业发展,原油产量增速由负转正,2023年产量为2.08亿吨;炼油产能也快速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一,2023年我国成品油产量超4亿吨。
不过,傅向升认为,我国能化市场目前仍存在较多挑战。首先,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仍超过70%,存在一定的能源安全问题。其次,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我国能化行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明显。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成品油产量超4亿吨,但消费量仅为3.6亿吨左右,产量大于市场需求。最后,当前全球能源转型路径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2024年以来,全球政治经济形势、我国内外部环境以及石化行业的运行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面对挑战,傅向升认为,未来应着力增加原油的产能和产量,保障国内市场供应和国家能源安全。同时,发挥战略储备的作用,继续深化“减油增化”和“减油增特”的结构性调整,提高高端精细化工品、功能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等产品的产能。
上期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陆丰在会上表示,上期所作为国家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立足产业实际需求,促进期货市场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功能有效发挥。截至目前,上期所和上期能源已围绕能源化工、金属和航运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上市了23个期货和9个期权,包含原油、高低硫燃料油、沥青、合成橡胶等多个能化品种。其中,原油期货作为我国首个对外开放的期货品种,上市六年来,经受住了“负油价”、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引发的极端行情的考验,市场运行稳健、规模稳步提升、影响力持续扩大,有效反映了亚洲供需情况,具备成为亚太地区基准原油价格的基本条件。
据了解,目前,原油期货的境外交易者来自六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均成交、持仓占比均超过三成,是我国期货市场特定品种中国际化程度最高、国际影响力最大的品种,为跨国石油公司、贸易商、炼厂、航空公司、投行、基金等多类型企业提供了高效的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工具。近年来,境内外主流媒体、资讯机构和研究机构等也高度关注上海原油期货。
据上期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发展,上海原油期货价格的含义非常丰富,不仅包含了中东原油到中国到岸价的价格基准,还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运费价格变动及我国原油库存的变动情况。此外,近年来,随着市场不断发展,上海原油期货价格的含义也在发生变化,逐步由到岸价发展成反映中国沿海保税区内集散地价格。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利用原油期货进行风险管理,例如部分炼厂已将期货融入自身经营,借助上海原油期货的价格信号,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有些企业的经营决策机构会统筹生产、采购和销售等相关部门,通过上期所原油期货和能化类期货、汽油柴油现货价格,构建各种各样的价差模型,研判价格走势,分析未来一段时间的利润走势,以此优化企业的生产和效益。
另外,近三年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与国内成品油批发价的相关性在0.91以上,还有部分企业会利用原油期货管理成品油贸易中的价格风险,或锁定成品油批发零售价差。
对此,一德期货总经理助理佘建跃表示,这主要与原油在石化产业中的特殊身份有关。原油作为石化产业中最重要的源头产品,石化产业链上的所有产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其价格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正因如此,在市场缺乏特定的期货期权品种时,相关企业也可通过原油期货进行相关性套保或其他风险对冲操作。
具体到操作上,佘建跃建议,相关下游企业需要重点关注裂解价差。在原油产业链上,炼油厂的利润直接与精炼产品(汽油和馏分产品,包括柴油和航空燃料)价格和原油价格之间的利差或差价挂钩,这种价差关系被称为裂解价差,不仅可以体现炼油商的炼油利润,理论上还可反映原油需求情况。
据介绍,上期所的燃料油、沥青、合成橡胶等能化类期货品种也运行平稳,期现价格紧密联动,已成为相关产业企业的价格风向标。
据了解,长期以来,上期所持续研究探索进一步服务实体产业的方式方法,推动构建期现一体化的综合衍生品市场体系,包括陆续发布高低硫燃料油、原油、石油沥青和20号胶等品种的月均价;联合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陆续推出基于期货价格的舟山和上海地区保税船供现货升贴水报价,得到了市场的高度重视与积极支持。今年6月25日,上期所与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共同发布了低硫燃料油保税船供舟山价格窗口系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船燃市场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来源:期货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