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创原旱区现代农业产业创新聚集区由陕西省科技厅、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方合作共建,致力于将其打造成服务陕西、辐射旱区、领跑全国的现代农业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和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中心。
产业创新聚集区对标杨凌“国家队”职责使命,锚定建设旱区农业原始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产业聚集示范高地、对外合作交流新高地等功能定位,总体依托“一核一心三园多基地”的空间布局,打造出“源头创新-产业孵化-产业集群-辐射推广”的旱区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一核一心三园多基地”的空间布局,即一核(旱区现代农业陕西实验室-六个产业创新中心核心区)、一心(高能级孵化体系-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农业板块核心区)、三园(种子产业园、农副产品加工园、智慧农业示范园)、多基地(区内: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农作物良种试验示范基地、名优特标准化经济林果产业示范基地、设施蔬菜育种和生产示范基地、现代化畜牧养殖示范基地;区外省内:关中渭河平原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渭北循环农业产业基地、陕北绿色农业产业基地、陕南生态农业产业基地)。
建设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盯“三区三高地”建设任务,围绕落实陕西省关于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和“三个看杨凌”的工作要求,打造技术创新成果显著、成果转化成效突出、集群产业特色鲜明、引领辐射作用明显的秦创原旱区现代农业产业创新聚集区。整合 陕西省农业创新要素,聚焦农业产业技术难题,建设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和提升六个产业创新中心服务能力,搭建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打造秦创原旱区现代农业产业创新源头,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产出更多科技创新成果,为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聚集 旱区现代农业产业资源、创新资源、人才资源,提升产业集聚度,形成特色鲜明产业集群,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育成”的高能级孵化体系,推动产业园区换挡升级,提升旱区现代农业产业竞争实力。共享 科技创新成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陕西省农业产业发展带为纽带,以“市区合作”示范基地为基点,面向全省开展技术交流、合作研发,为省内农业企业提供服务与支持。服务 全省旱区现代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以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实训基地为对外合作交流总窗口,推广共享现代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模式,更好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高效转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定位
立足杨凌示范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引领示范区和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核心区的目标功能定位,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培育为导向、以区园耦合为承载,依托区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人才优势,将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打造成为旱区现代科技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源头。
整合全省旱区农业资源,聚集各方高端科技与产业要素,持续稳定输出农业重大科研创新成果,拔尖筑峰形成若干个农业科技创新高峰,促进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把聚集区建设成为旱区农业原始创新策源地。
充分发挥区内成果转化平台机制作用,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聚焦现代种业、农副产品加工、智慧农业等领域培育出一批高成长性的农业高科技企业,把聚集区建设成为旱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
持续推进三大产业园区优化升级,提升硬件设施条件和管理服务水平,加速项目产业化,确保项目高效落地,强化四链深度融合,创新链和产业链同向发力,资金链和人才链在各环节提供相匹配的支持,四链形成合力融合发展,把聚集区建设成产业聚集示范高地。
在杨凌国际交流合作良好发展基础上开展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的国际农业竞争与合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旱区农业产业发展,将聚集区打造成为对外合作交流新高地。
秦创原旱区现代农业产业创新聚集区将支撑引领全省旱区现代农业创新和产业发展,辐射西北乃至中亚旱区现代农业发展。
来源:杨凌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