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生态渔业向“兴”而行

2024-08-26 11:06:24 作者:李冀安 文 图

岚皋县绿水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水产养殖基地。

卜先龙的鱼菜共生循环用水。

陈小松(右)和王大平喂鱼。

初秋时节,走进安康市,这里水系发达、河网密布,水资源总量占全省的23.72%。截至2023年底,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已发展到19.02万亩、水产品产量达4.76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24.09亿元。

好山好水养好鱼,安康市不断优化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布局和生产方式,促进全市生态渔业全产业链发展。安康市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水资源,正逐步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生动诠释了生态渔业“绿水生金”的绿色发展路径。这一成功实践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增长,还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1“鲟”出致富路

8月8日,在岚皋县孟石岭镇田坝村绿水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水产养殖基地,清澈的山泉水从山涧流下,缓缓注入波光粼粼的水池中,鲟鱼在水中欢快地游动。这里的水质清澈,属于安康富硒密集区,为鲟鱼等冷水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我们的鲟鱼和其他冷水鱼的富硒含量已经达到了国家标准。今天,5000斤鲟鱼又要发往西安市场。”公司负责人马力自豪地说。为了进一步提高养殖技术和产品质量,该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大学、安康学院等高校展开合作,成功完成了多鳞白甲鱼的全人工繁育、苗种生产技术以及专用富硒饲料的研发。这不仅提高了公司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当地农户提供了就业机会,年用工量超过100人(次),发放工资高达150余万元。

在水产养殖基地里,不时见到工人在清理鱼池。“在这里干活很轻松,离家近,还可以照顾家里,每月能赚四五千元。”柏杨林村村民周意宏说。

“按照今年县上冷水鱼的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公司已建有三个基地,两个基地在建,预计今年底建成。扩建以后,产值能达3000万元。”马力说。

走进位于佐龙镇花坝村的硒源农旅发展公司养鱼基地,养殖基地有5446平方米,其中养殖池11处4646平方米。基地引灌沟天然水从11号池进入,自上而下依次供水流入各养殖池,每个养殖池安装独立排水系统、过滤系统、杀菌设备,最终通过主管道从1号池排至沉淀池进行分级净化处理。基地采用室内养殖工业模式,一次性能够投放7万尾鲟鱼鱼苗,按照成鱼每尾平均2公斤计算,每轮投放产值可达300万元以上,而且一年之中可多轮下苗,做到不间断销售。

目前,岚皋县全力打造“鲟鱼之乡”,2023年全县水产品产量高达6380吨,实现渔业产值23197万元,其中商品鲟鱼产量超过100万公斤,销往西安、郑州、兰州等周边城市。全县成功创建了国家级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场3个,全县从事渔业人数突破2000人,户均通过渔业产业增收2000元。

2 鱼嬉稻田间

“我以前依靠瀛湖从事鱼产品加工,随着瀛湖的治理,我便在鲤鱼山上建基地养鱼,做良种繁育,同时推广稻田养鱼模式。”8月14日,安康市汉滨区五福鲜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卜先龙说。

从2016年开始,卜先龙就尝试在稻田里放养鱼苗。起初的尝试并不顺利,鱼苗的生长并不如预期。他不断观察、研究、试验,从一次次的失败中寻找原因,逐步积累经验。到2018年,他开始取得显著的成果。一亩稻田投放适量的鱼苗,不仅可以利用鱼儿啃食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还可以用鱼粪为稻田追肥,增加稻田的氧气含量,使稻子更加茁壮成长。这种“稻田养鱼”的共生、互补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不仅让稻米成为了绿色有机食物,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今天,茨沟镇景家社区家庭农场来拉了5000斤鱼苗。明天大竹园镇三垭村也要来拉鱼苗发展稻田养鱼。今年,从鲤鱼山养殖基地已经产出10万斤鱼苗。”卜先龙说。

近年来,汉滨区积极扶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本土稻渔综合种养鱼苗的繁育。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全区共建成稻渔生态综合种养示范基地40个,陆基圆桶养殖示范基地6个。

这些示范基地的建立,不仅推动了生态渔业的集群成链发展,还让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实现了增收致富的目标。2023年,全区水产品产量达到3000吨,渔业经济总值达1.4亿元。今年,汉滨区巩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万亩,预计新增稻花鱼120万斤,新增产值突破1800万元。

“‘稻田养鱼’是一种共生、互补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紫荆镇荆河农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德荣介绍,“这种模式具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等特点。”

如今,汉滨区每当稻子开花的时节,鱼儿欢游其中,一跃而起吞食坠落的稻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而当秋收时节到来,稻谷金黄、鱼儿肥美,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

3 鱼儿“上岸”游

8月15日,汉阴县永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小松站在涧池镇新华村渔光互补养殖基地陆基高位鱼池旁,轻轻地拍了拍手,一群活泼的鲈鱼苗立刻游到了他的身边。饵料撒下,鱼儿们欢快地争抢着食物,水花四溅。“这些鱼苗,等它们再长大一些,就可以卖给其他的养殖户。”陈小松说。

陈小松的陆基设施生态养殖,在岸上养鱼得靠它。这种养殖方式占地少,水资源利用率高,养殖周期不受季节性限制,且养殖水质可控,能保障鱼类的质量。新华村的渔光互补养殖基地采用“公司+村集体合作社+村民”的合作模式,正是采用了这种模式,占地60亩,建设了236个陆基高位池,养殖的品种包括鲈鱼、锦鲤、鳕鱼以及牛蛙等。年产鱼20余万斤,产值300余万元。

在陈小松的带动下,不仅涧池镇发展了更多的渔业养殖,在蒲溪、双乳、铁佛寺等多个镇都有了自己的渔业产业。“仅去年下半年,我们村为村民发放渔业分红11.8万元。”身为新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人的陈小松不仅自己因为养鱼富裕了,也让乡亲们拿到了红利。

“我家发展庭院经济,就在家旁边建了两个5米陆基池,一个池养了三四百斤鱼,有鲤鱼、鲈鱼等,到年底两个池子能收入近3000元。”新华村村民王大平笑着说。

汉阴县将渔业发展和庭院经济有机结合,新华村28户都建了陆基圆桶养殖,定量投放鲈鱼等鱼类,让渔业养殖成为了美化人居环境、增加群众收益的重要产业。

在智慧化管理的推动下,涧池军坝智慧渔业养殖基地和涧池永丰养殖基地还建立了智慧养殖管理平台,实现了水质在线监测、智能增氧、精准饲喂等一系列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这使得汉阴县的水产养殖业得以高效、可持续发展。2023年汉阴县水产养殖面积12420亩,生态渔业全产业链产值达3.44亿元。

除了传统的渔业养殖,汉阴县还在积极探索新的名特优品种,如南美白对虾、澳洲淡水龙虾、桃花鱼等。在城关镇中堰村,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的负责人邱冠嘉向记者展示了他们获得富硒认证的澳洲淡水龙虾,计划今年投放240万尾虾苗,预计产值将达1000余万元。

如今,安康发展生态渔业,打造“富硒”特色,“安康富硒鱼”名副其实。今年,全市水产品产量有望突破6万吨以上,安康市将按照稳步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努力挖掘池塘养殖潜力、加快发展现代设施渔业、全力推进冷水鱼养殖的思路,聚力把生态渔业打造成绿色生态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乡村产业振兴的示范样板。

来源:陕西农村报

责任编辑:樊锐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