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业绩“粉饰”有套路

2024-09-13 16:33:25 作者:林晓丽

展示年化收益率超4%的理财产品,近1个月的实际收益率不到一半!近期,不少投资者发现所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与展示收益率出现较大差距。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不同银行不同产品展示业绩的方式各有不同,且存在倾向于突出表现较佳的时间段的情况,给投资者带来选择难度,甚至误导投资者。

业绩展示形式五花八门 爱挑业绩好看时间段

在浦发银行APP上看到,其代销的一款浦银理财产品,显眼位置展示的业绩为“成立以来年化4.8%”,但点击查看产品详情,才发现年化业绩比较基准为2.9%。该款产品为较低风险,持有满365天后可赎回。

另一款兴银理财产品,显眼位置展示的业绩为“成立以来年化4.04%”,但点击查看产品详情查看到,近1个月的年化收益率为1.83%。该款产品为较低风险,持有满30天后可赎回。

对此,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艾亚文表示,近期,受债市影响,部分理财产品净值有所回撤,产品业绩展示与实际有了较大落差。不过,艾亚文同时指出:“理财子公司在展示产品业绩时确实倾向于突出表现较佳的时间段,这一做法旨在吸引投资者关注并增强信心,但可能给投资者带来误导,因为它们可能无法全面反映产品的长期表现或市场波动的影响。”近期,金融监管部门也对银行理财子公司通报多项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就包括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展示虚高等。

查询多家银行APP发现,银行理财产品业绩展示五花八门,有业绩比较基准、七日年化收益率、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近6个月年化收益率、近1年年化收益率、今年以来年化收益率、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评估和选择难度。

投资提醒

避免仅凭单一收益率数据就作出投资决策

多位受访人士提醒,投资者选购理财产品时,需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多个历史收益率区间,避免仅凭单一收益率数据就作出投资决策。

普益标准研究员郑哲涵提醒说,既要参考业绩比较基准,也要了解产品过往的真实业绩表现,包括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等多个历史收益率区间的实际业绩,并尽量选择在投资期限、产品类型、风险等级等关键维度均相同的产品进行对比,通过综合分析作出选择。据了解,这些信息均在银行APP理财产品详情中可查询到。

“业绩比较基准是综合考量产品所持有的底层资产构成、过往业绩记录、同类产品的历史表现,以及对未来市场趋势的预判等多维度信息,所估算出的该产品投资目标,不代表产品的最终实际收益。”艾亚文强调道。此外,除了关注业绩,还要看产品的风险等级,综合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樊锐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