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影片的情节和主题,表达思想主旨,阐释价值导向,形成榜样示范,提升全民文化素养,丰富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渭南把公益电影放映列入“四送六进”文化惠民工程,全年播放公益电影2.8万余场。渭南市新创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下设11个服务站)创新实施了“公益电影+宣传片”“公益电影+图书”“公益电影+文艺”“公益电影+理发”“公益电影+照相”等活动,激活了乡风文明建设的“一池春水”。目前,我市有150支电影放映队活跃在城镇乡村,覆盖全市2000多个行政村和社区。今年上半年放映电影1.1万场,赢得群众称赞,公益电影活动办得有声有色。
“放电影的来了!”9月17日18时许,临渭区崇凝镇线王村三五小孩奔走相告。
人们纷纷拿上自家凳子,向电影幕布前方聚拢。他们在等待电影播放的间隙,拉着家常,聊着农活。
当日正值中秋佳节,一轮圆月、一块幕布、一台放映机、一束灯光,点亮了村民的夜生活。
在正式播放电影前,放映员张战宏先播放了一段15分钟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警示片。村民段立宪看罢说:“把文明交通方式用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加深了大家的印象,这种形式的宣传效果很好。”
张战宏每月放映14天电影,每场电影开始前他都会先播放关于反诈、交通安全的警示片,或强农惠农政策、农业种植技术及疾病预防常识等科教片。“看了电影,学了知识,受了教育,一举几得。”现场村民纷纷说道。
张战宏还有一个拿手活——理发。他年轻时,在自己村里给人理发、刮胡子。现在他把这个手艺带到了电影放映现场。
“战宏,今能理发不?”9月4日,张战宏在桥南镇岭西村放映电影时,村民杨瑞良问。
“能!”说罢,张战宏走向他的三轮车,拿出理发用的工具箱。箱子里,推子、剪刀、镜子、围布等工具一应俱全。
张战宏利落地为杨瑞良围好围布后,开始了推、剪、梳、刷。一套形如流水的操作后,杨瑞良对着镜子瞧了瞧新发型说:“一下子有精神了。”
这天,边看电影边理发的村民还有贺新民。村里没有理发店,村民平日理发得去桥南镇街道,张战宏一来,他们就不用跑了,而且还是免费的。
当晚,临渭区服务站站长任向清到阳郭镇、桥南镇巡查公益电影放映情况,村民对“公益电影+”模式好评如潮。任向清称,村民的点赞是他们不断完善工作方式的动力。该站将继续增强与观众互动交流,根据他们的需求和意见,不断改进和提升服务质量,让更多群众受益。
“公益电影+”模式是渭南市新创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近年来打造出来的公益电影放映新亮点。各个服务站在放映电影的同时,将农技良法、先进文化、科学理论、法律法规送到群众身边,加强文化知识供给,更好服务群众需求。院线公司组织各县(市、区)建成了25个公益电影固定银幕架,开展形式多样的“映前30分”宣传,将公益电影放映点拓展为公共文化宣传点。
前不久,潼关县服务站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红色电影进校园活动。活动现场,放映员还带去了300余本图书,同学们各自挑选了自己喜爱的图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放映员介绍,这些图书是电影放映前的“开胃菜”。今年该站主推“看电影+读书本”模式,让公益电影与全民阅读有机结合,助力潼关县基层文化建设。
9月6日傍晚,华州区公园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原来,华州区服务站联合区委文明办开展“映前30分文明实践赶大集”活动。集市里,科普宣传、中医知识、醉驾体验等区域依次排开,人们争先体验了解。在电影放映前,放映员播放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视频,随后为群众放映了科教片《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和红色电影《古田军号》。
在农村地区,有些老人几乎一辈子没有拍过照片。了解到群众需求后,蒲城县服务站联合当地摄影馆先后深入5所敬老院,为老人免费拍照,弥补他们的遗憾。截至目前,蒲城县服务站共为80周岁以上老人拍摄照片150张。
住在荆姚镇聚鸿福养老院的老人任明寅接过他的照片说:“这是我第一次免费拍照,非常感谢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心和关爱。”荆姚镇王子村村民王撑牢看着工作人员帮她裱装好的照片,满面笑容,不断表达着感谢。
“这一张张照片,定格的是光阴,送去的是温暖。”渭南市新创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总经理代缨鸿表示,下一步,公司将不断创新“公益电影+”活动形式,融合更多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为群众提供更多高品质的文化供给,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为乡村文化振兴赋能。(来源:渭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