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到了新质生产力,指出要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以创新为特点、质优为关键,这种生产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研发投入、技术积累和市场培育,因此这类科技创新与开拓活动往往伴随着较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耐心资本由于其对风险的高承受能力和对收益的长期性目标,能够在市场波动时为企业提供较为稳定的资金支持,减少波动对研发和创新活动的影响,帮助企业渡过研发初期的资金短缺阶段,为这些项目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加快发展以耐心资本为代表的科技金融,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驱动金融资源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性工作。
2024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
作为金融领域的一个新概念,“耐心资本”首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被提及,并与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相结合,表明了国家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决心,要正确引导资本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用长期的、持续的、有耐心的资本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突破。这意味着耐心资本可以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赋能。既然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壮大耐心资本”,说明当前我国的耐心资本还不够大不够强,需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让更多长期资本变为耐心资本。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壮大耐心资本”的部署,是对以往“快进快出”式短期资本现象的及时矫正,对于风险投资高质量发展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耐心似乎已成为一种稀缺的品质。人们渴望迅速获得成果,对于需要长时间投入和等待的事情往往缺乏耐心。然而,在投资领域,耐心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品质,它被称为“耐心资本”。耐心资本主要指对风险具有较高承受能力、具备长期视角的资本,呈现深邃的投资远见和稳健的投资理念。相较于投机资本,耐心资本更多呈现为“稳定”与“长期”,不仅有对于市场波动的忍耐,更有对于未来发展的自信。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资本的流动性和投资选择日益丰富。然而,这种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也带来了资本短期化和投机化的倾向,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企业的长期发展。在此背景下,耐心资本的概念逐渐受到关注。
耐心资本,是一种注重长期投资、强调稳健回报的资本形式。这种资本形式强调的是对投资项目持续跟踪和评估,以及通过投资推动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注重企业的的长期发展潜力和价值创造能力。耐心资本看重未来,买的是价值。在一级市场,耐心资本多指中长期投资的私募股权基金;在二级市场,耐心资本包括养老金、保险资金、产业资本等。结合当下语境,耐心资本就是立足中长期投资,从更长的维度来看待中国经济和中国资产的资金。
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我国金融体系规模已经很大,但资金配置不均衡,融资结构不合理,可以说不缺资金缺本金,关键是提高融资效率,重点解决资金“苦乐不均”和“钱多本少”“耐心资本不足”等问题。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并作为2024年扎实做好第一项工作“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资本力量。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详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表示:“要通过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支持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更多地投向科技创新”。2023年12月14日,中国证监会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提出要“推动健全有利于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环境,引导投资机构强化逆周期布局,壮大耐心资本”。
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未来产业“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发展未来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战略选择。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耐心资本正是助力未来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跨越性发展的关键力量。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优化产业投资基金功能”放到“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章节中重点提出,这体现了中央层面对于创投和股权投资行业在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肯定和重视。2024年6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国办发〔2024〕31号)(简称“创投17条”),围绕培育创投主体、拓宽资金来源、加强引导与差异化监管、健全退出机制、优化市场环境等五大方面提出17条具体举措。发展创业投资是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创业投资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投17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创业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和管理制度,积极支持创业投资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创业投资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引导创业投资稳定和加大对重点领域投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型企业成长,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并强调“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 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 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
可见,耐心资本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进生产要素之一。 耐心资本作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会有各种形态的资本。资本与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一样,都是活跃的生产要素。当前,我国正处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需长期资本的持续助力。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撑作用,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壮大耐心资本恰是题中应有之义。耐心资本的核心内涵在于长期视角、价值共创和稳健持守,具有较强的投资理念和坚守原则。耐心资本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耐心资本与新质生产力都阐释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机制:要有前瞻眼光,更要有战略定力,不畏风险挑战,坚持做正确的事,在长期投入与坚持中结出硕果。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长时间多层次、多领域、多方面的合力作用,才能呈现出生产力发展整体提升的磅礴伟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是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征,实现科技创新、技术突破不是一日之功,需要付出较高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这就需要资本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来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企业作为生产经营主体,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活动,既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也需要从播种到长成参天大树的创新周期。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很多“从0到1”的原创性、颠覆性的早期科技创新活动,难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投资回报,这就需要耐心资本为企业提供长期而稳定的资金支持。正因如此,耐心资本被称为“时间的朋友”,是陪伴“硬科技”发展的亲密伙伴,发展耐心资本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引入更多金融资源,引导长线资金不断加大供给。而强化金融创新、壮大“耐心资本”,正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耐心资本具有长期性、价值性、责任性的特征,并非只关注企业的短期盈利状况,而是更重视企业研发投入、技术创新等非财务指标。耐心资本通常不受市场短期波动的干扰,能够长期为投资项目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能够发挥市场稳定器和经济发展助推器的作用,进而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
耐心资本所倡导的长期主义,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的理念,也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方法。耐心资本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成长的土壤,而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又为耐心资本带来了长期且稳定的回报,两者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发展壮大耐心资本,能为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等提供稳定的金融活水,帮助更多企业化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为新质生产力蓄力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特性决定了其对耐心资本的强烈需求和考验。壮大耐心资本对于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耐心资本可以通过多个维度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一是加强国家政策支持和引导,优化投资环境。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是耐心资本发展的前提,优化市场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耐心资本。要提升政府引导基金对创新性投资项目的包容度,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提升民间资本活跃度,充分发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等创业投资力量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转化等创新活动的引导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营造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激发耐心资本的活力,需要加强政策定力,以政策耐心带动资本耐心。二是加强投资者教育,培育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理性健康的市场生态是培育壮大耐心资本的重要保障,应加强投资者教育,建立健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强化投资机构专业能力建设,引导普通投资者关注关注企业长期价值,理性分析市场风险,树立着眼长远的投资理念,避免盲目跟风和短期炒作行为,使资金更多投向优质创新型企业和小微企业,激发创新活力。三是在全社会培育和形成耐心资本的金融文化氛围。耐心资本,难也在“耐心”。耐心资本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要能够从金融文化基因层面保持对耐心资本底层逻辑的研究,将耐心资本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相结合,凸显金融文化自信与开拓金融伦理新内涵,要能够在全社会、相关行业形成对耐心资本金融文化的行业自觉、服务自觉。四是引导金融资源进入科技创新领域,优化资本配置效率。壮大耐心资本,解决行业“缺长钱”和“无米下锅”的问题是首要任务。相关部门要发挥好“牵线搭桥”作用,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符合国家战略的科技创新领域,促进经济转型,推动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特别是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培育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新能源等新动能、新优势产业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资本市场持续向好提供坚实的基本面基础,让耐心资本“留得住”。五是完善多层次长效激励,畅通耐心资本的融通循环。探索多层次、多元化激励形式,健全长效激励机制,强化长期资本对企业创新创业活动的正向激励,促进关键技术、人才、资本等多种创新要素的相互驱动、融合发展。耐心资本作为追求长期投资、稳定投资、战略投资的资本,要想更好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成为反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风向标,就应多向重要战略领域倾斜,发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引领性和全局性作用,引领资本向发展新质生产力聚集。
“现代法国小说之父”巴尔扎克曾写道,人类所有的力量,只是耐心加上时间的混合。耐心资本是资本里的“长跑者”。壮大耐心资本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场毅力和耐心之行,需要经年的耕作和时间的见证,更需要滴水穿石的功夫。2024年以来,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发展新质生产力热潮涌动,一系列政策显效发力,积极因素不断累积,信心和预期稳步恢复。在此情况下,更要强调“耐心”,以耐心强信心,以信心增耐心,不断激发生机勃勃的气象。未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科技和金融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要创造条件让耐心资本有信心长期投资,并能最后顺利退出获得长期收益。当耐心资本给市场以耐心,市场给科创以信心,科创又反哺市场,就能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共荣共生,彼此成就。如此,金融和科技相向而行,向“新”而行,新质生产力才能加速形成。让我们以更多耐心和作为,实现耐心资本与新质生产力的“双向奔赴”,促进中国高质量发展加速前行。
【作者简介】陈柳钦(1969年—),男,湖南省邵东市人,教授,研究员;历任人民日报社《中国能源报》社评论部主任、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首席研究员,人民日报社《中国城市报》社副总编辑,中国城市管理研究院院长、首席研究员;现任北京中宣文化研究院院长、首席研究员,钦点智库创始人兼理事长、教授;研究方向:理论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城市经济学、金融理论和马克主义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