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年内发债“补血”近800亿元

2024-10-10 16:33:09

9月24日,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了350亿元资本补充债券,票面利率为2.15%。据悉,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此次发行的资本补充债,不仅刷新了年内保险公司单笔发行的最高规模记录,还创下年内保险公司债券发行的最低票面利率记录。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装饰工程标识制作图片素材_东道品牌创意设计

今年以来,险企资本补充需求上升,一度掀起发债热潮。据统计,截至9月26日,年内已有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新华保险、平安产险等8家保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或永续债,合计发债规模近800亿元。

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偿二代二期工程的深入实施,加上近年来国内信用风险频发、资本市场震荡,公司部分投资资产面临一定减值损失,投资收益率下行,使得保险业对资本的需求愈发迫切,债务融资以其成本相对较低、操作灵活等优点愈发受到险企青睐。

险企发债不断升温

据了解,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此次发行的债券为10年期固定利率品种,在第5年末附有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并引入“债券通”机制。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发行旨在维持偿付能力水平稳健、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

增资和发债一直是险企补充资本的两大主要方式。今年以来,险企发债热情不断高涨。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中国人寿、利安人寿、新华保险、平安产险等在内的8家保险公司通过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或永续债券的方式进行资本补充,累计发债规模近800亿元。

据业内人士分析,债券融资具有多方面的优势。首先,债券融资的利息支出可税前扣除,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而股权融资则需税后支付股利,资金成本相对较高。其次,债券融资不稀释现有股东的控制权,保持了公司治理结构的稳定。此外,随着监管对险企股东资质和资金来源审查的加强,股权融资的难度增加,而债券融资则以其发行程序简便、融资速度快的特点,成为险企快速补充资本的重要渠道。

目前,险企发债方式主要有两种,永续债和资本补充债。相较而言,资本补充债更受险企青睐。以今年情况来看,太保寿险、泰康人寿、中英人寿发行了规模分别为80亿元、90亿元、30亿元的永续债,其他保险机构发行的均为资本补充债券。

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表示,资本补充债券主要增加保险公司的附属一级资本,有益于提高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但不涉及核心资本补充。而永续债则能补充核心二级资本和附属资本,可同时提升保险公司的核心与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

“永续债由于其无固定期限、可吸收损失的特点,投资者需承担更高的风险,同时要求更高的收益回报,导致相同条件下其利率通常高于资本补充债。保险公司在发行债券时需要考虑这一成本差异。”杨泽云说。

发债热情高涨为哪般?

对比去年同期,年内保险公司发债成本进一步下降。数据显示,2023年保险公司发债的票面利率在3.24%—4.7%之间,而今年,上述8家险企今年发债的平均票面利率仅为2.44%。

“低利率环境无疑为保险公司发行债券提供了便利,一定程度刺激了保险公司发债的积极性。”对外经贸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表示,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发行债券更是企业自身长远发展的需要。比如,发行债券可以为保险公司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增强流动性管理能力。同时,发行债券也能支持保险公司进行业务转型和创新。龙格解释道,随着保险行业向数字化和服务化转型,资本投入成为推动这些变革的关键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至2024年为偿二代二期工程的过渡期,有大量保险公司申请采用过渡期政策,在部分监管规则上选择分步到位,最晚于2025年全面执行到位。麦肯锡分析称,虽然偿二代二期规则对夯实资本质量、优化资本风险计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为保险公司资本管理带来较大调整,尤其是在当前利率走低、投资市场波动的环境下,保险公司资本管理的矛盾更加凸显。

某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在新会计准则和新金融工具准则落地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受到一定挑战,其中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幅度较大。同时,保险产品结构向低价值率的储蓄险倾斜,投资收益率下滑和前期续保率下降,都间接提升了险企对资本的要求。

“过渡期政策的结束,可能会推动险企通过发债等方式补充资本。”在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看来,年内保险次级债新增发行仍有空间。

(来源: 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王立钊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