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深处莲藕长,待到秋来水漫香”。因为一句诗,喜欢一池藕。
蝉声沉落,又到秋深藕香时节。此时的莲藕,已渐渐褪去仲夏时的奶嫩味,随意咬一口,爽脆甘甜的滋味便漫上舌尖。立秋之后的莲藕最是养人,因此烹煎炸煮各种莲藕美食,相继粉墨登上餐桌。
我的家乡不盛产莲藕,儿时对于这种食材是陌生的。爱上莲藕是定居西安之后。一天爱人从外面提两节藕回来,说他在钟楼饭店吃到一盘炝莲菜,脆嫩无渣,藕断丝不连,别有一番滋味,很想做给我尝一尝。我有些感动,静静站在厨房门口看他做菜。丰满的两节藕被洗得白白净净,刮去外皮,藕洞里的污泥拿一根竹筷反复捅洗干净,切薄片,焯水,加糖腌制半小时,上面撒小米辣、花椒粒,起锅烧油,用热油“呲啦”一炝,佐以少许麻油和咸盐,再饰以碧绿香菜,一道脆甜清爽的美食即成,开胃又解馋。不以绚丽夺人,而以真味取胜。爱人的厨艺不赖,一缕脆香绵延在舌尖上,我后来始终没做出那个味来。
自那以后,莲藕正式入驻我家食谱,隔三岔五就会吃一顿莲藕炖排骨。秋冬的莲藕淀粉含量高,口感软糯,与排骨炖汤,两者完美融合,清香四溢,营养美味。
在陕西关中,莲藕不仅是食材,还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小妹结婚时是在我家被接走的,关中的亲家送来“迎亲四样礼”,分别为烟、酒、肉、藕。寄寓了美满姻缘、天长地久的美好祝福。那两只莲藕,白白胖胖,长势茁壮,最难得的是两根并生,从旁边又生发出许多小莲藕,足有七八节长,面对面绑缚在一起,有一种盘根错节的感觉,这样的莲藕属佳品。据亲家伯介绍这迎亲莲藕寓意极其丰富。其一,象征“接连生子”,儿孙满堂。其二,取“偶”谐音,祝愿新人佳偶天成,幸福美满。其三,引导夫妻像莲藕根连根,心连心,同舟共济,面对人生风雨。其四,莲藕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暗示夫妻双方要像莲那样做人,清者自清,高风亮节。其五,寓意藕断丝连,意在告诫新娘莫忘父母养育之恩,常回娘家看看……听到最后,我恍惚觉得这两截莲藕竟有些禅意,隐于丰富文化内涵之后,真有点大隐隐于市的味道了。
有一年我和张姐去庐山一带游玩,在她的家乡九江,真正见识了十里荷塘十里香,满塘莲藕满塘欢的景致。那是阳历八月,正是莲藕上市的季节,他们当地叫花香藕。张姐的堂哥穿一种特制的皮衩,下藕塘里踩藕,只见他在荷叶间自如地来回穿梭,身手灵巧,踩一会儿,顺手一提一拽,一枝鲜藕就从淤泥中脱身而出,出水的新藕,嫩白脆香,犹如婴儿胖乎乎的小腿,淅沥嘀嗒的水珠,仿佛是采藕人辛劳的汗滴。张姐和她的侄儿们竟然生吃花香藕,说是分外鲜美脆嫩。我也试着咬了一小口,果真脆甜爽口,唇齿余香,仔细分辨,是一种淡淡的荷花清香。
张家堂嫂善厨艺,做糖藕一绝。那天的晚饭正餐就是糖藕。糖藕的做法,相比炝莲菜要复杂得多。张家堂嫂将藕头切片,放置一旁留待做盖子。接着耐心地将事先泡了数小时的糯米分别塞入藕洞。动作缓慢轻柔,就像面对一个鲜活的生命。此时的莲藕,仿佛已褪去少女的青涩,霎那间拥有了身为人母的端庄、丰盈和安宁气韵,最后用竹签锁定藕身置入锅中。加糖,添水,再放入一把我们从西北专程带去的黄河滩枣,大火煮开,再用文火慢炖。晚饭时分,一锅热气腾腾的藕香渐入佳境,不由分说攫住了大伙儿味蕾上的馋虫。我迫不及待搛起一段,滑腻的汤汁顺着藕洞淋漓滴落,咬一口,脆嫩的藕肉碎裂出满口清香,糯米细腻香糯,再佐以清甜鲜美的莲藕汤,那般美妙滋味,入口难忘。
后来在酒店吃过一道江苏的传统美食,莲藕腐皮肉卷。做法并不难,先把莲藕用刀背剁碎,倒入肉末中,放葱花调味,加盐、松茸鲜、白胡椒粉、淀粉,再来适量生抽、蚝油,抓拌均匀腌制十来分钟更入味。好吃的关键需选用头层腐皮,放上肉馅,卷起来水开上锅蒸熟,切段即可。我们吃的那个是油煎过的,外焦里嫩,香气扑鼻,仿佛是味蕾的盛宴,每一口都溢满类似幸福的愉悦感。
俗语道:“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莲藕有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到了深秋九月,我偶尔会去菜市场买一截老藕回来,尝试各种做法,清炒藕片、炸藕盒子、炖煮羊肉藕汤、包藕馅饺子、宫保鸡丁中也加入藕丁、莲藕切片撒少许盐,裹上一层淀粉,炸至金黄,一道美味瞬间就可上桌。岁月悠长享平淡,人间至味是清欢。好食材自然需要赏味者,散文美食家汪曾祺写过熟藕,说一锅藕得用微火煮七八个小时,方才煮得透,吃起来满口藕香。
流水落花未去也,还有藕在泥。除了作为神奇的食材之外,莲藕还是诗情画意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意象。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留下的咏藕诗篇,不胜枚举。唐时曹邺用麋鹿、莲藕代罗敷讥诮使君:“麋鹿同上山,莲藕同在泥。”宋时程垓以一曲南歌子讴歌“丝藕清如雪,橱纱薄似空”。元朝的黄庚在泊舟时,细腻地捕捉到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
清风入户,藕香入怀。爱人走后,再也无人用心为我学做一道菜,但味蕾深处那道炝莲菜,仍会穿透文字,四溢飘香。没有一味食物,可以像莲藕那般令人念念不忘,承载着美好念想,成为粗粝时光中的温情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