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老工业基地重构竞争优势

2024-10-15 11:55:28 作者:马庆斌

20241015091816746-51-30cd1.png

“健全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制度和政策体系”,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的明确要求。当前,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推进老工业基地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意义重大。

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是推动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据统计,老工业基地的国土面积约占全国的14.5%,人口规模、地区生产总值、工业企业数量、工业总产值等分别占全国的25%左右。同时,老工业基地在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发展,以及高等院校、国家级研发机构发展等方面呈现量质双高态势,对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老工业基地也是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的重要区域。全国120个老工业城市绝大多数位于东北和中西部地区,产业、技术、人才等基础雄厚,是承接产业转移、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战略腹地,在实施关键产业备份方面的优势不可替代。

此外,地方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老工业基地是重要支撑。从全国各地的实践来看,老工业基地城市通过建设陆港、空港,依托跨境电商、中欧班列、“空中丝绸之路”等渠道,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产业投资、经贸往来、文化旅游等合作,推动老工业基地开放水平提高、营商环境优化,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成为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依托。

老工业基地曾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作出突出贡献,是新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不过,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也面临资金、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制约。下一步,要聚焦产业优化升级、城市更新改造和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进一步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打造开放发展新平台、新高地。

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老工业基地通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可以实现“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的转变。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提高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水平,实现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再造。比如,广东省老工业基地韶关市发挥其在清洁能源、气候等方面优势,建设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算力枢纽,推动当地经济转型。另一方面,针对老工业基地产业和生活设施陈旧、配套设施缺乏的问题,应积极开展城市更新,实现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比如,北京石景山区的首钢更新项目实施、湖南湘潭市的镉污染综合治理,均通过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成功实现老工业基地从“厂区”向“街区”的蝶变。

紧扣制造业竞争优势,增强发展之基。老工业基地振兴,根本还在于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老工业基地集中了我国装备制造、军工、航空航天、能源、原材料等重化工业,是我国工业发展的“母机”,对于提升国家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意义重大。实践证明,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不是简单地甩掉传统制造业,而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开辟产业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新场景,不断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从而促进经济发展。老工业基地振兴还要在打破物流瓶颈上下功夫,国内一些地区通过建设陆港、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等方式,提高老工业基地与国内国际市场的通达程度,大幅度降低制造业发展的物流成本,有效承接产业梯度有序转移,值得借鉴。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打造特色开放平台。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长江黄金水道等,中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的跨境物流通道日益通畅。不少地方通过“中欧(中亚)班列+海外仓+产业园区”模式,实现了跨境产业链供应链的加速构建。更大力度吸引外资,依然是激发老工业基地活力和动力的重要手段,比如东北地区一些老工业基地通过吸引欧洲企业投资,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快经济转型发展。下一步,老工业基地要更加积极地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在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多边合作开放平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陈平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