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让世界共享中国市场

2024-11-07 11:31:15 作者:许维鸿

20241107092038881-8-ac94d.jpg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在上海举行。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从2018年以来年年举办、从未间断,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这种“包容普惠、互利共赢”的全球经济发展格局,正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自信的体现,也让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主动在进博会上展示最新、最炫的“黑科技”(尖端技术),以共享不断升级的中国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的进博会将有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聚集上海,超过400项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率先在中国亮相。这其中不仅有全球几乎所有著名汽车品牌的电子化、新能源和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创新,也有环保领域的塑料回收技术、智能楼宇解决方案、空气棉服等多个领域的新产品首发于进博会。可以说,拥有巨大潜力的中国消费市场,是全球企业垂涎的一块巨大蛋糕。想吃到这块蛋糕,它们就需要与中国的科创企业共同竞争,把中国市场作为新产品、新模式、新服务的“首发之地”。

这种积极吸引全球企业把中国市场作为“首发经济”目的地,不仅是进博会持之以恒的一大追求,也符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部署。随着中国经济初步完成了工业化、城镇化,各级政府,包括中国企业和创业者,都已经清醒认识到,依靠房地产和土地财政带来的经济繁荣不可能重现;中国经济想要再创辉煌,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创新引领的“首发经济”,也就是中外企业在中国市场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全球首店等。这无疑对当前中国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引进全球顶级“黑科技”企业、面对面地与中国企业在中国市场进行公平竞争。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闭关锁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只会是死路一条。回想本世纪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一些企业家和学者曾一度担心,如果允许欧美日更高效率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将会让本就脆弱的中国工业体系“遭遇毁灭性打击”,中国市场会充斥着外国产品,中国人和中国企业会被迫给外资打工。20多年过去了,恰恰是改革者勇于面对挑战的勇气与决心,加上一代代中国人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善于创新的精神,不仅对欧美百年工业化的精髓实现成功借鉴,还把中国打造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如今,“中国制造”遍布全球,而强劲增长的外贸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年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闹着加关税、搞贸易保护主义,而中国是唯一一个全球主要经济体还在尽量降低进口关税、维护世贸组织权威、鼓励本国企业投资科技创新、提升贸易和投资效率,进而践行自由贸易带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福祉增长。

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升级,中国老百姓的消费也从“衣食住行”向“吃喝玩乐”升级。如今的中国年轻人已经从老一辈“温饱型、高储蓄率”的生活模式,向“追求个性、讲究性价比”的消费新模式转变。“90后”“00后”年轻人不再以省吃俭用购买一两件奢侈品“炫耀”为荣,而是开始追求平凡生活中体现自我审美、自我表达的高性价比产品,当然也包括具有更深文化内涵和艺术品鉴的国货潮品。这几年,每逢节假日,全国各地的博物馆人满为患。具有中国哲学文化内涵的游戏《黑神话:悟空》爆火,进而带动山西古建筑旅游升温,都是这种更高层次消费模式的具体体现。

当前,中国普通民众对于艺术、哲学和审美等更高层次的人生体验的需求日益增长,这种需求必将推动他们从中国走向世界,去体验多元文明。这正是全球企业展现自身才能、利用“黑科技”、推出创新产品,抓住新一轮全球化发展机遇的关键时刻。回顾七届进博会,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品牌尝到了中国巨大市场的甜头,开始加大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研发力度,推出具有更多中国元素的高识别度产品;而中国国货潮品企业,也把埃及金字塔、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中国古诗词等文化符号,有机内嵌到产品和平台,让“丝路精品”“未来空间”等新展区成为中国与世界文明“双向奔赴”的舞台。这种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更好融入全球的又一路径,也是中国消费者享受更有内涵进口产品服务的时代福利。

(来源: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陈平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