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9日,正值进博会期间,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石油贸易大会在上海举行。在11月9日由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上期所、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举办的“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助力油气贸易绿色发展”配套专场上,能源和金融领域专家共同探讨能源产业转型发展新趋势,以及能源衍生品在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
上海原油期货稳步发展
作为我国首个对外开放的期货品种,上期所原油期货上市六年来,市场运行平稳,市场深度广度不断拓展,成为仅次于Brent、WTI原油期货的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货。
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副局长邓波在致辞中表示,长期以来,上期所积极开拓、着力创新,为推动我国能源衍生品市场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油气市场的话语权作出了积极贡献。未来,期待上期所不断推动国内油气期现货市场改革发展,不断完善国内油气期货衍生品市场体系建设,不断推出更多能源及绿色低碳的金融衍生工具,为服务能源产业健康发展、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谱写新篇章。
上期所副总经理陆丰在致辞中介绍,上海原油期货上市以来,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国际关注和认可度不断增加,有关部门在制定石油产业政策时也更加关注上海原油期货。同时,上海原油期货发挥蓄水池作用,已初步形成亚太原油贸易集散中心。除了原油期货以外,上期所目前还上市了高低硫燃料油期货、沥青期货和原油期权等能源品种,以及首个航运指数期货,为各类型企业提供了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起到了管理价格风险、锁定成本利润、稳定经营发展等重要作用。
据了解,新品种方面,为响应国家政策和产业呼声,上期所正积极推进液化天然气期货和期权研发上市工作。陆丰表示,与原油市场相对成熟的国际定价格局不同,亚太天然气市场始终缺乏能够真实反映当地供需情况的价格形成机制以及配套的风险管理工具。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把握当下宝贵的时间窗口上市液化天然气期货,将为我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抓手,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切实举措。下一步,上期所将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总目标,加快完善能源品种体系,持续提升市场运行质量,不断健全市场功能,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能源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能源市场新格局正在形成
今年以来,地缘政治因素对国际原油市场的影响十分显著。Rystad Energy首席地缘政治分析师Jorge León表示,中长期来看,地缘政治将是影响原油价格的关键因素。“过去12个月的地缘政治风险高于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今年是局势波动加剧的一年。”他说,地缘因素高度波动的中东地区依然是非常关键的区域,未来几年中东地区的波动仍会加剧。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中,中东地区的每次波动都会反映在油价上,但影响价格的幅度在降低,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OPEC+的剩余产能增加;二是中东原油产量在全球的占比下降,全球市场对中东原油的依赖程度下降;三是市场对地缘政治长时间的大幅波动已经疲劳。
他认为,在地缘政治和能源转型两大因素推动下,原油需求预计在2028—2035年之间见顶。能源转型加速会让原油供应面临的风险增加,在原油供应端集中在低成本生产国的情况下,未来地缘政治对原油价格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在地缘政治影响下,国际液化天然气市场逐步进入新的周期。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天然气事业部总经理邢晔介绍,全球天然气市场今年上半年需求同比增加3%,受可再生能源影响,欧洲需求延续下滑趋势,亚洲需求引领了全球增长,其中,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增长动力。与此同时,全球供给增长依然乏力,供应基本面趋紧,复苏依然脆弱。因美国新项目延期、俄罗斯供应面临中断和干扰,叠加亚洲需求增长,预计2027年前液化天然气市场供应将持续趋紧。
“国际液化天然气市场一方面高价现货造成需求端暂时或永久退出,另一方面避险长约需求支撑上游液化产能加速扩建。”邢晔表示,全球供需动态再平衡过程中,现货价格重归理性,回到买家视野。作为全球重要的买家,中国液化天然气市场将迎来下一轮供给驱动的蓬勃发展机遇期。中长期可以预见,全球液化天然气供应大幅增量需要与之相同量级的需求匹配,中国市场在需求结构、需求潜力、市场活力、进口能力、优化能力等多方面具备一流竞争力。周期演进过程中,中国市场未来将是国产管道气、进口管道气、进口长约、进口现货等多方资源角逐的主战场。
邢晔认为,面对市场机遇和挑战,中国液化天然气买家只有在多方资源获取、国内客户结构搭建、基础设施运营等多方面,通过市场化、专业化的手段实现动态优化,才能抢占市场先机。此外,随着液化天然气大宗商品化进程加速,此前在原油、成品油等成熟市场的执行操作和盈利模式,将被引入液化天然气现货市场,丰富现货交易手段内涵,促进行业整体进步提升。
(来源:期货日报网)